一、文献综述
-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材料的不断丰富及应用成本的逐渐降低,为人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与创造产品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推动了国外许多家的'创客行动'的兴起与发展。在当前技术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不断丰富、强调“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的宏观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美国研究者与教育机构的关注。这里我以美国为例。2013年以来,美国众多中小学开始参与“创客行动”,实施'创客教育',将'基于创造的学习(Learning by Making)'视作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认为“基于创作的学习”指向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信心与能力,应是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旨。国外对创客的研究比国内要早,其影响也是巨大的
2.国内的研究现状:
创客教育于 2 0 1 3年在中国兴起。作为一种新的 教育理念,初期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梳理创客 教育的定义、来源以及分析美国中小学实施创客教育 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案例。通过这些梳理与分析,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专家开始认识并了解创客教育, 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创客教育受 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
- 研究主要成果
创客运动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个体发展层面。创客教育能够更好地解放孩子的天性,给他们更多动手操作、自由探索与发展的空间与条件。通过“创客”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最新的技术,借助技术将自己的创意想法慢慢实现,不断激发他们对创造的兴趣。通过团队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互帮互助,又能催生更多新颖的想法,形成一种热爱创造、享受创造、尊重创造的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也是知识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对抽象学科知识的理解。Kaun(2012)研究发现,创客学习可以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机等。
二是课程改革层面。基础教育首先要培养每一个人的创造性,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拔尖创新人才(杨银付,20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秉持很好的教育理念,但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结果来看,却并未对整个课程体系带来颠覆性影响,基础教育仍在重复地机械式培养“人才”。课程改革应当领跑社会发展,而非被动地追逐和适应。创客教育为新课程理念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抓手”和“路径”。通过动手操作、协同探究、项目合作等多种基于创造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将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通过持续的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有助于彻底解决传统教育面临的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够灵活、与社会实践脱节、授课方法单一等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效变革。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