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视频技术的互联网问诊系统设计与开发文献综述

 2022-08-12 11:23:25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作为互联网技术和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13],已在全球卫生行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通过与传统医疗模式比较,很容易发现互联网医疗代表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不平衡的矛盾[11]。如何利用通信技术与医疗发展互联网问诊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发展好移动互联网医疗将在从各方面改善人们的医疗问诊需求现状。

互联网医疗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关于移动医疗的 已达到数千个[9]。2009年,美国研究人员曾建立了一个telestroke(远程中风治疗与护理指导)系统。后来日本也建立了类似的系统。德国研发应用了一个远程皮肤病学信息系统用于远程治疗患者的皮肤病。法国、英国等等都相继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

我国的远程问诊模式从 1986 年的广州远洋航远公司医院为解决其海上船员的急症治疗而开展的电报越洋会诊算起,已经发展了近 30 年。尤其是2010年、2011年中央财政连续两年拨付专项近3亿元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远程医疗业务,使得远程医疗在我国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14]。在2013年8月,通过360手机助手搜索“医疗”和“健康”相关应用分别能搜到1500个和高达5400个[9]。这些软件被分为三类:医患交互型,知识辅助型和综合服务型[7]。当时国内相对有一定知名度的软件如“春雨掌上医生”,一款用于医生与患者问答的软件为患者提供了在线问诊的服务。而软件“5U家庭”提供私人家庭医生服务,通过互联网,患者能很便捷的得到家庭医生的健康咨询以及预约就医的服务。再其他的如“移动医院”、“掌上浙一”等综合服务型则提供完整的医疗就诊服务。而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至今,一种基于音视频技术的互联网问诊孕育而出,这种方式将极大的方便了医患之间的交流。

(二)研究主要成果

从概念上讲,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称为《实施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医师在健康保健公司互联网平台上与患者交流,如果涉及给患者开具口头医嘱、明确具体诊断等行为,就属于《实施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的诊疗活动,也即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定义[13]。

建立互联网挂号系统,一方面患者通过互联网预约挂号系统进行预约挂号,简易便操作,减少医院候诊事件;另一方面使得一部分患者分流,缓解医院的拥挤状态。互联网问诊将面向患者、医生、行政监管部门、医药企业和保险公司六大主体,以及健康管理、院前咨询、导诊挂号候诊、诊断、支付、处方药、治疗、康复等不同的环节。目前面向不同的主体和环节已经有很多的不同应用,如健康管理与康复、慢病管理、在线问诊、辅助就医(挂号、导诊、分诊)、互联网医院、 医药电商、医生工具、支撑平台等[11]。互联网问诊采用的是“在线问诊及预约”运作模式[5],是指患者通过在线网络平台与医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其中涉及了文字交流、图片交流、音视频交流等。通过音视频交流,医生可以更加直观,高效率与患者沟通,实时掌握患者病情信息,确保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有效。而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给予了这项支持,现在的应用程序已经可以做到近乎无延迟或低延迟的速率建立两端的连接。

现在主流用于音视频通信的软件,大多数是安装在设备上的独立应用程序,因此传统音视频功能类的软件都需要有特定的客户端软件的支持,如微信、QQ等,这使得音视频通信无法在不同应用程序下进行连接。而自 Google 推出了Web实时通信技术 (Web Real - Time Communication,WebRTC)以来,这种能够跨平台通信的开源技术,可以无需下载专用应用软件或插件就能在各浏览器之间进行音视频信息传输,让Web 浏览器拥有了音视频通信的能力。现阶段各大浏览器都已经实现了对 WebRTC 的技术支持,包括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Apple Safari 等等,不同浏览器视频通信还可以相互兼容,向着跨浏览器视频通信的方向发展,使得互联网问诊通信系统更加方便、更加易于获得,以满足用户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