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混合式教学
近年来,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备受学者关注。“混合”一词本身的意义比较宽泛,因此,混合式教学也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据参考文献普遍理解是两种及两种以上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的结合。随着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少学者认为混合式学习不仅是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的结合,而且也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可以说是基于互联网的师生互动,是面对面的课堂授课与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在该模式下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混合式教学通过中国知网(CNKI)总库检索分析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下。
在国外,对于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可以说是比国内早很多年,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了。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斯隆联盟 (Sloan Consortium) 对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 揉合了两种历史上各自独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即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了一定比例的在线教学及面对面教学”。近年来,国外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一直高度关注,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理论非常丰富,比如说转化学习理论、连接理论、精细加工理论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诸多理论。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很多,比如说翻转课堂、虚拟学习管理系统(如黑板、WebCT、Moodle和其他Web2.0平台)等等。国外的在线教育高速发展,并且正在逐渐融入线下课堂,向混合式教学转变。数据显示美国高校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已经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英国50%的高校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新加坡也有80%的高校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可以看出国外的混合式教学研究日趋完善,正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改进。
而国内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虽然没有国外那么早,但是在1985年也是已经有相关研究文献了,不过当时研究的混合式教学偏向于不同教学方法的混合使用,范围只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而不包括教学技术。而对于目前这种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的结合,并且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相关研究是从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的《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开始的,可以说祝智庭教授是在国内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学者,在此之后就不断有国内学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研究,在十多年的不断研究中,混合式教学在国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论文也越来越多,其研究遍布学校教育、在职培训等各个层次和领域。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不断尝试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到传统课堂中。
(2)微课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科技智能不断更新,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浪潮也不断翻涌兴起,随之而来的微课也在教育方面以它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学习者的喜爱。微课的概念最初的是从英国纳皮尔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的T.P.Kee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教授McGrew所提倡的60秒课程开始萌芽的,而 “微课(Microlecture)”这一词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来的。
在国外,对于微课的研究从微课这一词被提出后,学者们对微课的研究也是非常感兴趣的,首次提出微课(Microlecture)的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并不是简单的演示,也不能必然决定课程的教学质量,而是教师可以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微课的微片段展示出来,从而产生一种“更为聚焦的学习体验”。可以看到国外对微课的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而且在实践中逐渐将微课与混合式教学结合起来。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