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课题背景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1G“大哥大”时代开始,当时的手机通信还是用的模拟信号,只能用于语音传输,并且语言质量差,信号不稳定,覆盖也不好,可以说,当时的手机只是有钱人的象征。而到了2G时代,新的通讯技术成熟,信号由模拟转成了数字调制,上网功能也由此诞生,功能手机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随着人们对移动网络的需求不断加大,手机进入了拥有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3G时代,这使得视频聊天和大量数据传输成为了可能,同时伴随着触屏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式各样的手机应用也开始出现。而到了4G时代,超高的传输速率以及稳定性,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家里的宽带了,同时随着手机的不断升级,其体验和性能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绝大多数的需求,看视频,玩游戏,办公,移动支付等原本只能在有特定工具条件情况下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能在一个手机上轻松搞定。可见,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满足人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需求。而想要实现这些需求,靠的不仅仅是手机和通讯网络的本身,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追求,手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应用的质量也越来越好,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比如出行可以用百度地图导航,用OFO租自行车,用携程订酒店,用支付宝付钱买门票等等。然而在这众多种类的APP中,很多都是一些拓展类的功能,而对于手机本身的自带的功能,像电话,通讯录,短信等等,这些都是最最基础也是最最重要的,由于一直以来都是手机自带的,很少有人为这些功能开发专门的应用,因此他们的用户体验往往都很差劲,功能也很简陋。所以在本次设计目的旨在为安卓系统设计一个多功能通讯录应用。
研究内容
回归手机的本质,其最重要的功能还是通信,也就是电话和短信。而通讯录,作为手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人们每天都在频繁的使用它。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拓展,通讯录已经不仅仅是显示名字和电话的工具,而是朝着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彼此。
在过去,由于硬件条件有限,手机的功能单一,当时的通讯录仅仅是一个记录的工具,记录名字和号码,用于简单的号码查询,没有其他附加的功能,实现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可言。
后来,随着手机的发展,以安卓为代表的智能操作系统在手机中普及,各式各样的APP开始出现,通讯录开始功能化,便捷化。模糊搜索,分组,头像,个性铃声等一些功能加入了通讯录之中。而通讯录同步,这一重要功能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而去重合并功能,也是当时同步的主打功能,去掉重复号码,合并联系人,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算法来实现。当时流行的去重算法主要是基于哈希算法,后来又有了据此改进的基于联系人相似度的算法。另一方面,国内的通讯运营商们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商机,几年前中国移动率先推出了采用SyncML协议的PIM个人信息管理业务平台,中国电信也着手推出基于XCAP协议的融合通讯录平台,旨在迎合人们办公,生活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研究现状
现在,随着安卓,IOS两大系统的流行普及,已经形成了基于这两大系统各自的生态。比如苹果,他将他的通讯录与他的ICLOUD同步功能整合,使得所有的联系人信息能够被第一时间备份到云端,这样即使手机丢失,联系人数据也不会丢失。同事ICLOUD在传输时会将文件分成若干块,每一块使用 128 位密钥的 AES 加密算法进行加密,每个 128 位的密钥根据文件块的内容生成,来保证其安全性。又比如小米,不仅可以通过MI CLOUD云端备份,在通讯录中还有生日等信息,他会MIUI中系统APP比如日历相关联,这样生日数据会被同步到日历APP中,生日当天就回有提醒,非常实用,方便,个性化。
但是,现在的通讯录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一方面,不同的手机厂商自带的通讯录都不同,他们之间是没法互通的。比如从小米手机换到三星手机,原来在小米云上备份的通讯录资料是没法恢复的新的三星手机上的,而且像生日提醒,个性铃声提醒等等这些特色功能都会失效,这样就会变得很麻烦。虽然目前市面上有一些第三方的通讯录APP,来实现一些基本需求。比如像QQ通讯录,360通讯录,然而,这类软件只是在安卓2.3到4.0左右的时代比较盛行,这是因为在当时安卓的同步功能在国内还不是很完善。可是后来众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云备份功能,这些基本需求后,这些第三方通讯录就没有任何更新改进了,设计也停留在当时的年代,不符合现在的审美。操作也不够简便人性化,很繁琐,不好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