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的分析实践中,国外学者主要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并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提出了小微企业融资信用风险的多元化根源。其中,Knopfamp;Teall(1996)基于存款市场角度对银行竞争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存款市场竞争会导致银行特许权价值萎缩,为维持盈利能力,银行倾向于增加其风险承担[1]。Gortonamp;Hallbrick(2003)基于60个发展中国家银行数据的研究表明,市场集中度对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有促进作用[2]。
在对小微企业融资障碍应对策略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主要是基于西方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环境等两大因素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对策。这些融资对策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关系型融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障碍。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现实情况,也是难以解决的,但是银行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在提供服务中可以获得企业专有信息,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第二,通过竞争性信贷市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借款人,银行在信贷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缺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积极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加入,能够建立竞争性的信贷市场,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日益激烈,小微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促进就业及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强调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李雪梅(2008)谈到,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其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状况的影响,在实践中存在的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若商业银行积极加快产品创新,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优化小企业融资环境,将有利于推进小企业健康发展[3]。张静(2022)认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不良贷款余额逐年增长,小微企业规模持续扩大,进一步加快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扩张的速度,在贷款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信用风险。二是贷款不良率逐年提升,银行为了完成经营指标,降低不良率而采用的一系列措施(如核销、批量转让等),将会导致经济利润过度损耗。三是贷款质量下降,在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当中,逾期类贷款是企业未能按时还款的真实反映,体现了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情况[4]。
- 研究主要成果
1.国外研究成果
评估企业贷款风险的模型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Robertamp;Allen(2003)提出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评估体系中同时纳入与非财务指标比仅纳入其中一项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综合匹配,提出预测能力更佳的新模型和技术[5]。Jimeacute;nezamp;Saurina(2006)以中小企业为样本,对比加入违约距离与未加入违约距离的Logistic模型,发现加入违约距离的KMV模型对信用风险的识别效果更优[6]。Dorfleitner,Just-Marxamp;Priberny(2017)基于来自尼加拉瓜小额信贷机构的独特数据集,采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方法进行估计,确定了农业小额贷款的风险决定因素[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