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2022-08-09 19:43:56

一、网络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随着我国高校教务管理逐渐施行了学分制管理之后,必须在选课制度以及相应地选课与排课管理方面提供配套方案。传统的手工选课排课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选课管理难题,促进了学分制的有效推广和实施。但是,手工方式下的选课与排课管理也大量耗费了原本就相对稀缺的教务管理资源,占用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排课结果在教室安排、课程时序依赖等方面的冲突造成了教学管理的混乱问题。

软件工程学科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教务系统的网上办公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提供了及时的技术平台和保障。与政务系统、财务系统等大规模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模式相类似,我国教务系统的无纸化、信息化过程也是经历了由 C/S阶段逐渐向 B/S 阶段过渡,并且两种软件架构同时并存的发展过程。

首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与软件技术人员协同合作,将以往档案室中的课程文字材料逐步迁移到信息化系统中,实现了课程信息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软件技术人员利用C/S 软件架构和相应的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了运行在单机模式下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随着网络化浪潮的来临,教务管理人员、学生和任课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点登录方式下的选课模式,提出了设计开发面向于 Web 应用的网上选课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逐渐过渡到 B/S 架构下的信息管理阶段,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实时登录选课信息管理统,对课程信息、选课申请、开课申请等不同的选课业务流程进行分布式操作。

近年来随着软件工程相关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尤其是互联网 模式的风起云涌,基于 Web 技术和 Android 平台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被大量使用,首先是电商等网络平台大规模推出了面向 Web 应用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更新相对滞后,但近些年也有研究者相继研究并开发了基于 Web、Android、云计算和云服务等互联网平台技术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看出,未来的教务管理和选课管理系统将朝着面向 Web 应用和互联移动开发快速发展。

国外: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欧美国家的教育机构施行。查理斯·埃利奥特在哈佛大学推广选课制,这对选课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始时仅在高年级实行,到 1884 年推广到所有学年级。在哈佛大学的带动下,美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在 20 世纪初均已实行选课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选课制也在高中开始广泛开展。欧洲的一些国家也较早的实行了选课制,例如英国采用低年级学分制、高年级学年制的两种制度并存的模式;法国采取等值单元制,把规定了学生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亚洲的日本在二战后受美国的影响和帮助,曾一度完全仿照美国的做法,但后来发现这种做法并不适合其国情,于是对美国的做法进行了修改,实行了学年学分制模式。在选课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首先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手段受到时代与技术约束限制,虽然从一定程度提高了高校乃至中学的学分制教务管理水平,但是同时占用了学校教务人员和相关教师的大量时间与经历,因为课程的安排是一项复杂的调度问题,受到课程所能承受最多学生人数限制、课程先修与后修的时序依赖关系约束、教室所能容纳人数约束、课程与学生的时间约束等多项约束,从而形成了一种资源约束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如果通过手工管理与调度很难快速准确获得满意结果。

随着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尤其是软件工程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在教务管理领域由手工选课排课逐渐过渡到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课程选课管理与课程调度安排。高校在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帮助之下,在科研实验室网络基础上搭建了高校内部乃至区域之间的教育网络,教务管理人员将以往纸面上的课程信息逐渐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来,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课程的选择与管理。目前世界上已经具备规模的具有网上选课与教学的学校已经愈千所,并且各有各的特色。在欧洲的其它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网上选课与教学排课整个流程的信息化。在这些国家网上选课的课时安排较多,授课教师的资源也较多,而相对的参加选课的人数却较少,极大的减少了学生进行网上选课而冲突的发生机率。这种教务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用户体验的整洁与便利,更深层的是能够更好解决课程安排过程中的调度与协调,尽可能地降低排课结果的冲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