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分享小程序的研究与实现文献综述

 2022-08-09 19:45:47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升,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逐渐提高,同时在新技术不断变革发展的趋势下,医疗信息技术(HIT)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可利用的在线健康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5]。社交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成为行业创新的热门技术形式,传统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都因技术的变革而展现出全新的模式[5]。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也作为一个新型网格化医疗信息管理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3]。

区别于传统的医疗方式,健康管理类软件的主要服务模式是通过APP或外置装置实时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数据,传送到数据库后台后完成数据存储及分析[4]。社交媒体作为健康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为用户提供健康信息支持、社会支持以及医患之间交流沟通的媒介[5]。近几年很多研究指出,用户从社交媒体中获得的社会支持会对其健康行为产生影响,由于社交网络的互动性,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影响彼此的健康行为习惯[7]。因此,健康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专业健康机构提供的问诊信息[4],也可以是大众社交平台用户间沟通交流产生的实时数据。以下从信息来源采集和信息处理应用两个方面对不同平台数据进行分析探讨:

1. 信息来源与采集

1.1 社交平台

FaceBook、微博等大型社交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相互联系的时间和空间障碍,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来维持现有的社会关系和扩大社交网络[7]。各类形式的在线社区也因此成为大众分享个人经历与健康心得的地方[7] ,为用户提供健康信息支持、社会支持以及医患之间交流沟通的媒介[5]。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会浏览或关注的相关健康话题及发表评论[7],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在经过后台筛选后,能产生具有一定“用户特征”的结构化数据,这部分数据结构类似于JSON,能用于跨平台进行数据交互[9],结构化数据同时也可以作为计算用户健康指数的参数[5]。

1.2 专业医疗服务互动平台

由专业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问询服务,可以分为用户自诊与医生问诊[4]。该类平台定位在用户去医院前的咨询阶段,主要解决去医院前的需求[4]。当用户搜索身体不适的症状时,通过大量用户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到类似的病情案例反馈,并精确匹配可供问诊的医生,用户也由此与医生进行线上沟通[4],在此期间产生的问诊记录数据又能存入数据库并完善病情案例匹配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