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游记分享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国内外研究现状
网络游记也称旅游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旅游信息搜索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对旅游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事实上, 在数字化时代, 文本、照片等都是互联网的数字表现形式, 这些数字形式隐含着大量游客既往旅游的时空信息[1]。旅游博客是旅游者的重要信息源,并为其带来旅游虚拟体验;它的主观类信息在游客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博客具有记录、分享和延伸游客体验并提升博主个人价值的功能。而游记分享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为旅游者提供了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旅游体验交流的平台。它面向所有用户群,用户可以分享在旅行中的收获、感悟、新鲜事和小插曲,可以吐槽在旅行中的不愉快。当然,用户也可以浏览、评论、收藏或分享其他用户的游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最佳体验。这就是所谓的用户,是旅行产品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而网络游记系统也相当于一个UGC社区。UGC社区,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由用户创造内容,与传统的PGC截然相反,用户产生的内容作为主体,也是最近较为热门的一种方式[2]。现有的UGC社区倾向于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社交的刺激让用户产生有效高质量内容,供更多的人消费或者应用,比如我们的游记管理系统;而另一种是单纯出于社交,不在乎内容质量的社区(即水贴很多),该社区更关注的是用户的之间的互动、联系。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起步时间较晚,集中在2000年以后。国外学者建立旅游体验的转换模型,将旅游体验划分为预期与计划、向目的地旅行、在场体验、返回、回忆体验经历5个阶段,并用正感体验和副感体验来描述旅行者的体验感受。
将游记作为研究资料,采用质化方法分析旅游者对某城市的旅游意象,旅游博客对旅游目的地传播的特殊作用等。目前, 旅游博客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了解旅游者旅游体验、识别目的地形象3个方面。有研究研究博文对游客出游率的影响;也有研究关注博文本身, 通过分析博文研究旅游者对特定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还有研究旅游博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机制, 了解其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等[3]。
国内外对于旅游游记的研究历时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旅游游记已迅速发展并将其影响深入到旅游者行为中,但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博客研究尚处于探索性阶段。
- 研究主要成果
在线旅游平台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受消费者青睐, 旅游资讯及社区网站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新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国内在线旅游平台从携程、艺龙等传统OTA模式的机票酒店预订平台,到去哪儿为代表的垂直搜索网站,和驴妈妈、悠哉、途牛等电商平台,再到攻略、点评为主的旅游媒体平台,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已经演绎到它的第三季。而国外在线旅游平台以TripAdvisor为代表,通过海量UGC内容 人工选编,建设为旅行者提供多种服务的旅游社区,成为全球第一的旅游评论网站。
游记模块主要依靠UGC模式行成,以蚂蜂窝和TripAdvisor为代表。蚂蜂窝与TripAdvisor的切入点类似,都在于攻略。但在内容的后端处理上,蚂蜂窝和TripAdvisor却有所差别:前者采用后台算法,统计游记中出现的兴趣点,包括用户提到的景点、酒店评价;此外,提供开放widget,让用户参与纠错和修改。最后形成的攻略再由人工团队进行编辑整理,放入蚂蜂窝的攻略库。后者则在点评内容上保持深耕的做法,在分析系统进行第一步信息筛选,过滤掉非原创性和不符合网络社区规范的信息,再由一个人数可观的编辑团队进行二次审核。
对于盈利模式,TripAdvisor偏向酒店方面的点评,规模盈利性较好。酒店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数量可数,点评信息更为高效,便于依靠内容进行变现。蚂蜂窝侧重于自助游领域,盈利主要是来自广告,主要与大型旅游品牌广告主进行合作,典型客户如法国航空和汉莎航空,蚂蜂窝通过为他们推广新开航线获得展示广告收入。两者均是以攻略为切入点的在线旅游平台,都需要积极与OTA机构、旅游代理商、旅游目的地合作,努力将前端大量用户集中消费需求和后端旅游行业资源进行对接,寻求流量变现。重视网站游记的交互性,创新开发旅游问答产品,努力搭建实时信息双向沟通互动平台,将用户与平台、用户与旅游代理商、用户与用户连接起来,提高资源与信息的转换率[4]。
研究的另一重点,放在目的地的营销。旅游在线营销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营销内容选择和营销渠道构建。从受众角度进行内容构建和渠道优化是提升营销效率的关键, UGC内容为进行基于需求侧的目的地营销提供了高价值的数据素材, 有助于通过选择更合理的内容和渠道激发受众对目的地的旅游动机。然而在线营销领域对于内容构建和渠道优化的研究也仍处于起步阶段[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