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与我国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更早重视信息技术和教育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着较大规模的可以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队伍,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专属的高宽带专用网络来调整本国的教育目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外的许多大学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教学系统的现代信息化管理。[1]以下,我将诺列美国,英国,日本三国关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在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第一次提出了“信息化校园”这个概念,同年,他发起了针对美国高校信息化的一个研究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Campus Computing Project,简称CCP)。CCP的启动标志着高校向信息化建设迈出第一步。[2]1993年9月,克林顿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加大了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因此注重。[3]从 1996 年开始,美国的网络教学管理已经初具雏形。到 2000 年为止,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教育机构的网络体系已经基本成型。[4] 2001年1月,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报告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提出以下具体目标:所有的教师都要接受有关于可以帮助学生使用电脑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为内容的培训;每一间教室都可以实现信息化,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教室里直接运用计算机;开发并使用相应的在线学习资源的软件,使其成为每所学校课程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和中国一样,美国很多高校也拥有一卡通系统,并且通过中央数据库来实现信息整合。为了对实现数据库的维护,就单单美国波士顿大学就拥有一百多名技术管理人员。[6]
在英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受到应该政府部门政策和资金上的影响。在1998,1999年间,英国政府拨款1亿200万英镑和1亿500万英镑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创建英国全国的学习网站,为教师带来了网络学习资源。2000年,英国传播技术管理局(BECAT)提出集中抓好基础设施、内容资源和培训三个方面的建设。
在日本,1998年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并在2001年提出了“e-Japan”战略,两者的目的都是推进教育的信息化。2006年,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也被加入其中。总体而言,日本高校信息化的趋势是:开发并使用远程教育系统,电子化教学,共享教育资源,建设CAI体系。[7]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和完善,国外高校在信息化发展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模式。目前,美国已经有85%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目录服务,有72%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注册服务。
2.国内研究现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