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摘要: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又被称作“私播课”,即小规模在线课程。它是哈佛大学继MOOC之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SPOC是指使用MOOC的技术平台和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校内课程。
关键词:.JSP技术; B/S架构; MySQL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SPOC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它给教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系统以SPOC理论为基础,设计以开放性强、交互灵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师生多重交互,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990年,美国的克莱蒙特大学的凯尼斯·格林教授发起了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这是目前记载的网络教学概念最早出现的记录。发展到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国家都建立起了不少较为完备、应用广泛的网络教学系统。就拿美国举例,据统计美国的所有公立、私立的大学中已有3000余所已经建立了正式的网上教学网站,全美国有近95%的高校建立了无线网络为学生提供网络课程、在线考试和资料下载等服务,几乎涵盖了高校的所有主流专业和学科,可以说基本完成了传统教学向新型网络教学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发达中国家在做好自己的教学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同时也正在积极开拓中国的教育市场,因此中国重视发展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SPOC理论作为网络教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在具有网络教学的优点的同时,有具备与众不同的新特点。虽然在技术平台、学习资源类型、课程体系组织结构等方面,SPOC与其他网络教学概念并无太大差异,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管理理念、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运行方式等方面,SPOC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因此,可以说SPOC是对其他网络教学模式的继承、完善与超越。这个概念最早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后来随着各国之间的建交与交流被普及到了各个国家的一流高校,并受到了多个国家和区域的各大高校的欢迎与肯定,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才渐渐的在其他的国家和区域中流行起来。
近年来,在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我国国内的网络教学建设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受到国外一流高校影响,国内著名高校纷纷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络教育体系建设。而SPOC这一网络办学理念在我国的发展起源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启并率先推出了自己的SPOC平台。2013年9月,第一批课程上线,并根据SPOC理论的“小规模、限制性准入”的特点设定了首批试用学校为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该平台以教材为原点,以知识点体系为支撑,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赢得了高度评价。
发展到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这种操作自由、管理便利、交互灵活、实践性强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许多一流高校现在已经基本建成了自己的高速校园网络,并提供了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学术研究和办公管理等服务。同时我国国家也十分关注高校校园数字化建设工作,并且采取落实了很多相关措施,政府出台了基于互联网教学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在1999年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基于互联网教学的远程教育的目标,时至今日,我国已有68所高校成为经教育部批准的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已经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所,注册学生总数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各个各个领域的上百个专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