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RFID的智能快递终端设计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继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发展之后,物联网的概念和应用也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起来。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2]。目前的仓储管理虽然引入了条码扫描系统,但仍然需要人工找到条码位置近距离校对,然后才能扫描条码,而且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较为繁琐,物品出入库效率比较低[3]. 在RFID之前使用的最普遍的识别技术是条形码技术,成本低而且具备完善的标准体系。但是由于它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它们需要读取器设备与标签在近距离扫描范围之间;并且由于其制作材料限制,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污染[4]。同时,依靠人工的盘点作业,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随着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目前广泛运用于生产制造、产品防伪、动物身份识别、公交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给很多领域带来很大的技术革新,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采集速度与作业效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智能快递终端发展现状:随着国际贸易当中越来越多的环节上的条形码等传统技术被RFID技术所代替,我国相关行业如果希望更快更高效的参与其中,必然要求其相关环节采用新技术,RFID技术对于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5]。刘辉勇在硕士论文中提出了在快递综合平台上引入RFID技术以此推进邮政信息化水平,在中国邮政日常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任务庞大和处理地点多的情况下,应用RFID自动识别信息将涉及到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间集成、电子标签设计及数据库的设计,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随着国际贸易当中越来越多的环节上的条形码等传统技术被RFID技术所代替,我国相关行业如果希望更快更高效的参与其中,必然要求其相关环节采用新技术,RFID技术对于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场上,除了博科资讯,其他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还不具备提供此类产品的能力,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严重制约了这类企业信息化的普及[6]。
国外智能快递终端发展现状:在物流行业作用与地位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现代物流领域用以提高现代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RFID技术取代条形码技术。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及芯片技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2003年开始沃尔玛大力倡导RFID技术,第一阶段的前100大供应商已在2005年开始把标签装设在托盘与集装箱上;2006年参与测试的门市数为1000家,2007年则扩大要求后面350大供货商参与实施[7]。美国的吉列公司和德国的麦德龙集团等许多大集团也已进行了大量的RFID技术应用试验,麦德龙公司目前使用的是13.56MHz的电子标签,而沃尔玛公司吉列公司采用的则是UHF RFID标签fza。目前,RFID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多集中在铁路和公路的货运调度、出入库及库存管理、集装箱识别及跟踪、物品与包裹的自动识别等环节。对中国的大部分人而言,智能快件箱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放眼全世界观察,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己经有20多个国家应用了智能快件箱。如俄罗斯的PickPoint公司于2011年初启动了自动包裹终端网络Postmates,并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大城市投放了约200个的自动包裹终端站;2012年亚马逊开始在西雅图、纽约州和华盛顿特区附近安装了AmazonLocker; BufferBox公司2012年10月在安大略省的大多伦多和汉密尔顿地区推广使用首批5台BufferBox包裹自助终端机;2013年年初,瑞士邮政宣布,计划到2014年底推出40台新型24小时服务包裹终端[8]。
三、RFID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1)扫描识别方面
电子标签识别更准确,识别的距离更灵活。可以做到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