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
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十分猛烈,相继出现了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炙手可热的概念。物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电器、甚至整个建筑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整个城市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控制。
智慧小区,即智能化住宅小区,英文表达为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Community,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综合采用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与网络和图形显示等技术,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通讯服务与管理及家庭智能化系统组成的―三合一住宅小区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有一个安全、舒适、温馨和便利的环境[1]。对各种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现在已经成为了智慧概念在城市中最接地气的、最具可行性的热门话题。
-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智能小区发展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智能住宅的国家。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曾于1979 年提出将建筑物内家用电器以及电气设备的控制线统一成为家庭总线。1984 年成立现代住宅建设公司,于1989 年开发出布线系统示范单元,实现电力供应、空调控制及信息通信的集成[2]。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自适应”房子、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智能工作区、杜克大学的智能房屋、德克萨斯州阿林顿大学的MavHome 等都是美国智能住宅的典型代表。欧洲于 1986 年开展旨在研究集成化家庭系统的尤利卡计划,同时欧洲电气标准委员会也开展了家用数字总线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智能住宅的技术标准。
日本的智能大厦建设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1988 年成立了住宅信息化促进会,公布了家庭总线技术标准,之后又提出超级家庭总线系统来满足大型住宅的需求,1996 年日本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智能住宅中,目前日本新建的建筑中 80%实现智能化,多数城市已经建设智能街区。
目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及数字化已逐渐成为国外智能住宅的发展新趋势;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智能住宅绿色节能的特性也备受关注;这些新趋势的实现都是以大量信息获取、有效传输以及高效信息处理为前提。而新出现的物联网技术,其基本特征为无处不在,全面感知,异构传输网络融合等,能够很好满足智能住宅新的发展需求,国外已有学者开展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住宅研究,且已取得一定成果。
国内智能小区发展现状:
我国于 20 世纪末提出智能小区的概念,现已成为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从政府角度、企业利益还是人民生活来看,开展智能小区的研究,开发符合国情的小区智能化产品意义重大。我国建设部对国内智能小区的定义,具体内容如下:智能小区就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对住宅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高质量地建设、优化集成,使住宅小区品味素质上升,为人们的现代居住生活提供更好人居环境,更体贴入微的管理服务。
目前国内生产住宅智能化产品的企业不少,但多缺乏统一的技术考虑,造成那些建成的智能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投运率低下;行业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成了我国智能小区发展的一个障碍。政府部门协调下各个行业公司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开发并推动中国智能小区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中国移动、万科地产及勤信物业等行业巨头联合开发的豪庭春天,中国电信与飞扬地产联合开发的飞扬数字智能小区,2010年完工的由国家电网公司倡导的新奥高尔夫花园智能小区,这些都是跨行业合作开发设计建设智能小区的成功典范,引领了未来智能小区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