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建模及实验文献综述

 2022-10-29 20:58:09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 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结构

遥操作系统能将人所在的主端的命令和行为传到并作用在远端,实现对远端环境的期望的操作和控制,从而极大地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节俭成本,更高效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实现多方协调作业等[1]。空间机器人是深入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空间站系统中承担着舱段捕获与转移、仪器设备转移与安装、辅助航天员作业等功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空间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对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典型的主-从式遥操作系统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操作者、主机器人(手控器设备)、通信链路、从机器人、远端环境[2]。

图1 遥操作系统的组成

基于虚拟预测环境技术的空间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中,操作者根据建立在本地的从机器人及其工作环境的虚拟模型,通过交互设备操纵虚拟机器人,虚拟环境根据命令执行情况计算交互力,更新位置信息,并实时反馈给操作者。由于操作者与虚拟环境之间不存在时延,虚拟环境可以为操作者提供实时、稳定的视觉和力觉反馈,从而消除了时延对遥操作系统的影响[3]。

基于虚拟预测环境的空间遥操作机器人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4],一是操作者的控制指令先在虚拟环境模型中“预演”,如果效果满意,再把指令发送到远地真实机器人执行;另一种是操作者的控制指令在发送给远地真实机器人的同时,也发送给虚拟预测环境中的虚拟机械手,虚拟预测环境提供实时的力觉和视觉反馈给操作者,从而克服信号传输时延的影响,

图2 视觉/力觉遥操作系统

1.1 双端口网络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