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方舱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在工程抢险、管道维修、医疗保障、生活储备、供电和军队作战等特殊环境下,方舱以其灵活的转移性、可靠的电磁兼容性、良好的气密性和保温性等特点在国民经济各重要领域中得到得到广泛应用[1]。由于方舱的结构较为复杂,是蒙皮、骨架和聚氨酯泡沫夹层等组成的复合结构,在其设计和研制过程中样机试验难以进行,用传统的经典方法或工程板梁理论来分析方舱的受力状态较为困难,计算精度也难以保证。所以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可以在设计期间消除结构设计缺陷、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2]。
2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阶段,以方舱为装载体的方式已经得到各领域的重视和肯定,并在作战指挥、后勤补给、医疗救助、应急维修等各个军用领域及灾后救援、维修作业等民用领域得到应用。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现代物流”等新兴概念的出现,方舱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能顺利地融入其中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3]。而当今我国的方舱研制起步较晚比起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刻。未来方舱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方舱设计研发过程也会更加标准。因此,对于方舱的研制与仿真的实践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3研究现状
3.1国外方舱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需进行军事装备运输,率先研制方舱并将其投入军事使用,目的是将现场组装改为战场后方组装,缩短作战反应时间。从此,方舱的概念开始兴起。
此后,方舱的功能种类与设计理念为适应不断增加的作战需求,其种类与理念进行了多次革新。
20世纪80年代,大量电子战兵器、精确制导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等高技术兵器的投入,方舱的设计指标受到重视。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