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过程中的剂量转移试验文献综述

 2022-08-04 11:34:48

“喷雾过程过程中的剂量转移实验”文献综述

[摘要]:本实验是为了研究在喷雾过程中,雾滴从喷头喷出后通过空气运输并沉积到靶标植物表面(叶片或其它部位)、地面(土壤)以及大气(随风飘移)与各个喷雾技术参数(喷头的型号、压力、行驶速度等)之间的影响关系。实验中,分别设置三种不同的压力,三种不同的行驶速度以及六种不同的喷头类型,对仿真树靶标进行喷雾实验,采用荧光素钠作为指示剂,分别对地面,仿真树靶的树叶,以及空中拉绳的喷雾量进行荧光度测试,通过对荧光度数据分析,总结出喷雾参数对药物雾滴转移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喷雾;剂量转移;技术参数

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在树木病虫害防治作业中,我国多采用液力雾化来对树木进行药物喷施的方法。由于树木普遍有着树冠高大、枝叶茂密的特点,纯液力雾化的雾滴很难穿透树木的树冠层,从而使得雾滴的沉积不均匀,导致喷雾的效果下降。另外雾滴由于外层稠密叶幕阻挡下聚集形成水滴,受重力作用滚落流失到地面或者雾滴在空气中飘移流失,造成冠层内部及树干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控制,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人们不得不采用大容量、淋洗式的喷雾方法,增加喷药次数等手段,结果造成了农药的大量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1]

让农药雾滴均匀地分散到靶标上是施药过程中想要达到的最理想的施药效果,但是施药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带来农药在空气和土壤的无效沉积和飘移。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喷雾过程的研究,在沉积分布特性、药液雾滴飘移率、农药使用效率、喷雾技术参数等方面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有关研究表明,喷雾量、雾滴粒径、机具行驶速度、雾流方向、喷雾压力等喷雾技术参数对于不同生长期的不同冠形与冠层密度的树木的喷雾效果影响各不相同[1]。因此,结合目前喷雾过程中的药物转移流失情况,寻求各种喷雾技术参数喷施后,雾滴剂量去向(靶标、泥土、空气中)是鉴定喷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了解国内外测量雾滴沉积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喷雾过程中的剂量去向(树靶叶片表面、空气中、地面)研究意义,探讨喷雾技术参数(行驶速度、压力、喷头类型等)对雾滴沉积分布影响试验的意义作用,通过喷雾过程中的剂量转移的实际分布情况探究提高喷施效率的方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