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95机体顶面11孔组合钻床及夹具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4 11:58:20

组合机床国内外发展状况综述

组合机床是根据工件加工需要、以大量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一种高效专用机床[1]。通用部件包括动力部件、控制部件、输送部件、支撑部件和辅助部件。

最早的组合机床在美国制成,用于加工汽车零件。初期,各机床制造厂都有各自的通用部件标准。为了提高不同制造厂的通用部件的互换性,便于用户使用和维修,195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与美国机床制造厂协商,确定了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标准化的原则,即严格规定各部件间的联系尺寸,但对部件结构未作规定。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转位刀具、密齿铣刀、镗孔尺寸自动检测和刀具自动补偿技术的发展,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也有所提高。铣削平面的平面度可达0.05毫米/1000毫米,表面粗糙度可低达2.5~0.63微米;镗孔精度可达IT7~6级,孔距精度可达0.03~0.02微米。

  1. 国内组合机床发展概况

我国的组合机床事业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能设计并制造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生产线,产量、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我国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已有一定的数量,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已有了大量的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用我国自行设计与制造的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武装起来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经投产后证明具有规模、效率高,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无论工艺方案和布局,还是加工精度和质量方面,这些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但我国组合机床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是处于发展落后国家行列,很多先进的高技术的组合机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为了提高竞争力,组合机床行业必须不断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临着这些严峻的挑战,将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应用于传统组合机床行业并对之进行改造,是现代组合机床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的总体水平要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在1978年才将组合机床CAD技术列为国家机械工业重点项目。近几年我国对组合机床数控化、模块化及柔性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公司开发了数控加工模块和柔性自动线,这是将先进制造管理方法与体制和现代发动机生产相结合,从而使机械行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1. 国外组合机床发展概况

80年代以来,国外组合机床技术在满足精度和效率要求的基础上,正朝着综合成套和具备柔性的方向发展。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多品种加工的柔性以及机床配置的灵活多样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机床工作程序软件化、工序高度集中、高效短节拍和多功能监控。

目前,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国外的组合机床技术也随之不断的进行改进,它与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结合如CNC组合机床,不断向着柔性化、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方向调整。并且,国外的数控系统一直占据主导位置,智能数控组合机床的发展成为主流[3]。同时,国外的先进组合机床的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大,主轴转速可达10000—20000r/min,进给速度可达到20-60m/min。以超高速和超高精度加工技术与复合、多功能、多轴化为特色,由刚性的机床结构应用多位主轴、可换主轴箱,能灵活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加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