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老龄化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文献综述

 2022-08-02 15:23:28

文献综述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对21世纪的中国来说,人口的老龄化是将要面对的一大社会难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对我们国家、社会及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1]

2 基于GIS的中国老龄化研究进展

2.1当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

由于世界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关注与研究老龄化的学者及相关人员越来越多,近年来有关老龄化的研究成果也在快速增加。目前,有关老年人口或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或老年人口数量的预测、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有关老龄化的专题研究(如经济、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养老模式、医疗卫生等方面)。

郑世明,张丽等(1990)采用复利公式模型对1990年以后城、乡十五年人口老龄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0年城市老年系数为7.99%,已跨入老年人口型比农村提前十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余倩,吕盛鹤(2008)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2007年至2015年浙江省老年人口数据进行了预测;张柏琴等(2009)利用最小二乘法构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二元回归预测模型,预测了2005-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石琳,刘甜(2010)通过建立微分方程人口控制模型,并利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了我国2001-2045年的老龄化指数;黄健元(2010)运用Leslie矩阵方程对分年龄阶段人口进行预测,得到了2010-2050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王朝君,崔艳艳等(2011)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了中长期的预测[2-3]

2.2基于GIS方法的人口研究进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管理和应用的高效工具,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备受在人口分析中备受青睐。从 GIS 角度研究人口问题,不但可以分析一个区域内人口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还能再现每一种人口现象的空间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