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滩涂极化散射信息提取与分类文献综述

 2022-08-02 15:33:08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现有滩涂面积350多万公顷,滩涂的开发利用是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一块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达5.8万公顷,江苏沿海滩涂地处长江、淮河、沂沐河三大水系的下游,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如能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对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有益。所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和研究沿海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对于湿地的合理开发及保护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手段对沿海滩涂进行信息提取,是湿地生态研究中较为新颖的课题。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能实时获取地面目标的二维高分辨图像,能发现隐蔽于森林、草丛、浅层地表的目标,且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项领域。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全极化SAR)是多参数、多通道相干微波成像系统,它是通过矢量测量方法来获取地物目标信息。它通过测量地面上每一分辨单元内的极化散射回波来获取目标的极化信息。极化SAR通常收/发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的电磁波,采用交替发射与同时接受的方式来获取四种散射回波信号,四种信号结合极化合成技术可以产生在任意极化方式下的散射回波信号,所以极化SAR能记录目标散射回波的全极化信息,全极化信息可用于分析地物目标的散射机制。相比单极化SAR,极化SAR能获取丰富的目标信息,因此将其用于江苏沿海滩涂的信息提取,势必会提高提取精度。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极化SAR图像特征提取的研究现状

极化目标分解是极化SAR图像特征提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目标散射机制是否稳定,极化目标分解可分为相干与非相干两种类型。相干目标分解适用于散射机制稳定的确定目标,非相干目标分解适用于分布式目标。

(1)相干极化目标分解

Pauli分解以 Pauli基作为四个基本矩阵,将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分解成这四个基本矩阵的线性组合,由于单基雷达系统通常满足互易性原理,所以Pauli分解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前三个基本散射矩阵进行分解。SDH分解是由 Krogager提出的以圆极化基为基础,将在圆极化基下获取的极化散射矩阵分解为三个相干分量(球、二面体和螺旋体)之和,三个相干分量分别唯一地对应三种基本散射,这种分解方法充分利用极化SAR数据固有的相干特性。Cameron分解将目标散射机制分解为对称、非对称、非互易三种,对称散射使其特别适合用于提取人造目标的特征,此分解还适合用于检测信杂比大的目标和用于处理高分辨极化SAR数据。但是此分解的距离判别方式会导致模糊分类而且只适用于相干目标。SSCM分解是基于Cameron分解提出的,SSCM分解通过增加参量等办法来提高最大对称散射体的区分能力,并加入目标相干性测试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