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磁环境优化设计文献综述

 2023-04-14 09:56:13

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1]。

当今,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的充电方式主要是接触式充电。

接触式充电需要连接电缆设备等,在某些恶劣的天气环境难以确保安全,并且其存在的弊端较为明显,例如导线老化、摩擦受损、接口限制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充电装置以及供电设备。

相比于接触式充电,运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的充电方式以其安全灵活、操作便捷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可以解决插电式充电所面临的安全隐患、接口限制等问题。

该技术逐渐发展成为EV充电的主要方式。

图-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图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空间电磁场传递能量的,在谐振线圈进行功率传输的同时,一定伴随着对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

电磁曝露的生物效应,是生物体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