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锯条的生产工艺与维护使用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1.1.1带锯条的发展现状
由于木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提高出材率和生产率是摆在木材加工工业面前的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带锯是木材加工的主要设备,不管是制材还是细木加工都少不了它们。研究且改善带锯条的加工性能,减少锯口损失延长每次换锯片后的有效切削时间,就能达到提高出材率和生产率之目的。据统计计算资料,若把锯口损或锯路跑偏程度减少,则能使木材产量增加。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圆锯片和带锯条,近年来取得许多进展。
1.1.2带锯条的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制材企业绝大多数还处在传统制材阶段,多数企业仍将锯材作为一种简单的木品出厂。同时,我国的制材模式主要以带锯制材为主,大型制材厂制材设备的主机以MJ3212和MJ3215为主,这些设备的最佳加工径级是40~50cm。但进入90年代,原木的平均径级已经下降到22cm以下。由于制材设备与原木径级不匹配,造成原木加的能耗增加,木材利用率和出材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明显降低。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制材企业使用的制材设备普遍精度较低,据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991~1996年对全国范围内国有、集体和私营大、中、小型制材企业使用的跑车木工带锯机、普通木工带锯机、细木工带锯机、木工圆锯机等进行4次质量抽查结果表明,平均整机合格率为47.48%,平均几何精度合格率为48.30%。由于制材设备质量差,造成木材加工过程中锯割误差大,难以保证加工精度,从而使锯材一次合格率仅为50%左右,不合格锯材的改锯损失达15%,按最保守计算,每年因锯材质量低而浪费的木材至少超过100万,损失人民币超过3亿元。而且因改锯的增加导致劳动生产率明显降低。上述制材工业的落后现状 ,严重阻碍着我国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带锯是制材和木工车间的常用机器,也是实木锯切的主要设备,锯条的质量对锯切品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加制材的出材率。
1.1.3带锯条的齿形设计日渐重要
多年来制造商一直在稳扎稳打地改进齿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3D加工仿真软件等设计技术的出现加快了齿形改进的步伐,使现场测试最小化成为可能。现场测试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成本昂贵。采用这些新工具,可变齿高/分齿形式等新方法得到优化,使许多加工厂从带锯投资中获得最大的回报。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