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交通优化方案及限牌政策效果文献综述

 2022-08-27 09:17:33

杭州交通优化文献综述

——设计下沙收费站路段合理优化方案

摘要::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是交通拥堵的问题,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及由此导致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增加、空气和噪声污染加剧等,给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研究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来反映交通环境。即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并做出一个合理方案。城市交通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由于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交通的形势越来越严重。如何缓解交通,保持交通的基本顺畅,是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综合的交通状态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深入的研究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而交通拥堵的潜伏、发展和产生与具有连贯性和相关性的特点,交通阻塞的发生与它的过去和现状紧密相关,因此,有可能通过对交通状态的现状和历史进行综合分析。综述了今年来国内学者在其含义、原因和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能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通拥堵 交通网络 随机性偶然性 合理方案

交通拥堵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笼统称谓,具体含义各国尚无统一标准。交通堵塞是指一定时间内道路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即道路上的车流量大于道路的最大车流量,是超出部分滞留在路上的交通现象。

李罗明(2005)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日本建设省 1994 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 1 公里以上或拥堵时间 10 分钟以上、首都高速公路拥挤量在 15h.km/d 以上为交通拥堵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对城市干线街道的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22km/h 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中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 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 250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 lkm的状态。孙莉芬(2005)把交通拥堵的属性分为:拥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型和程度。且用车辆等待的信号周期数或排队长度,把拥挤程度划分为:拥堵、非常拥堵、严重拥堵、死锁。我们可以看出,对交通拥堵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从延误时间和淤积车队长度来理解的,这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表现很容易让我们联系起城市道路面积的缺乏和城市道路设施的不完备,但这并不是交通拥堵原因的实质,也不能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改善提供正确的指导标准。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