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课外辅导的成因成效调查及分析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学而优则仕”的文人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环境。中国多数的人一直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以说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是深入骨髓的,读书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在一个家庭中,孩子读书更是一家中最最重要的大事。公办学校的教育一直是中国人教育的主流教育,但是课后补习教育也一直作为主流教育的补充而存在着,旧社会的私塾和现代的补习班和培训机构虽然叫法不同,形式各异。但本质只是补习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存在形式。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教育也不停发展,现在国内兴起的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虽然学校一直在努力减轻孩子的负担。孩子不再像曾经那样有很多的家庭作业和学习任务。但是在课外,新一轮的补习教育的文化却风起云涌。学校的负担减少了,但是课外的节假日的补习负担却越来越重。
补习并非新生事物,如《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的发展与启示》就详细介绍了我国近代实业补习教育的发展脉络,实业尚且如此,更何况传统的学校的补习。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补习教育的风潮也已经发展变成了一股潮流席卷大江南北。但是补习教育市场的火热,却演变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补习的初衷是好的,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未来和教育,家长,老师和补习机构成为补习教育的三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研究中小学生教育补习现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学而优则仕;补习教育; 教育市场;社会现象
一、文献综述正文
(一)背景
补习在社会十分流行,不管是小县城还是大城市,孩子们周末都忙于应付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在二十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周末本是家长陪孩子外出玩耍的重要时间段,现在却成为家长送孩子去上补习班的重要时间段。并且孩子的补习时间越来越长,家长为送孩子补习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重。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也许有人认为补习教育只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但实际上补习教育在中国封建社会就已经出现,在清朝末期,特别在发达的地区就已十分普遍。现在,不仅仅在国内,可以说现在教育补习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大的趋势。Mark Bray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补习的研究, 1999年,Mark Bray教授完成了他对若干亚洲国家补习教育的比较研究,为描述东亚国家补习教育的概况提供了较完整的信息,提出了研究补习教育对于重新认识发展中国家教育成本,对于理解公共教育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在基本普及教育机会后,确定体系改革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1】他认为现代补习最先出现于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东方国家和地区,之后逐渐向北美,欧洲等国发展流行开来。2009年关于中国香港教育补习的一项调查显示,51.6%的中学生和72.5%的小学高年级学校正在进行教育补习。2005年孟加拉国的一项研究显示,31%的小学生正在接受课外辅导。2009年瑞士的一项调查显示,31.3的15岁学生在调查前的一年里至少上过一次课外辅导课程。【2】补习教育发展迅速,激发了世界范围内对补习教育的研究,对于补习教育的理解也逐渐丰富起来。由于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而导致教师广泛从事课后补习,这种补习被形容为导致了一个“隐形的市场”。【3】
(二)补习兴起的原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