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摘 要:
现阶段,不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于创新性思维的研究都在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人们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加。毫无疑问,对创新性思维和数学思维品质的概念界定是研究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前提,国内外的研究概述和相关理论的综述是为进一步研究创新思维品质培养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优化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加快课堂教学科学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中学数学;概念界定;研究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创新性思维
自十九世纪末起,国内外在教学培养理论方面开始萌发对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截至目前世界上对于该概念的界定有相当多理论,但总体上已比较成熟,因此本文将基于文献查询并结合实际研究所需作出合理界定。
国外学者Sweet Michael认为,创新性思维是指以灵感为诱导, 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 从而能产生出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1]。其主要特点包括:一、独立性,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否定自我;二、连动性,包含纵向连动、逆向连动和横向连动;三 、多向性,即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四、跨越性,能省略思维步骤,快速向思维结果转化[2]。此外,2010年,我国学者景玉宏、尹洁等人在谈及TBL教学法时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还具有综合性特点,即综合思维能力[3]。2017年,学者宫小萍、许晖提出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4]。孙延洲博士则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以求异而非求同为其价值导向,它要求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方面都与传统思维活动存在着不同的新颖之处[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