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关于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课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该课题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
一、引言
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到如今的2010年,素质教育道路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年限按理说教育现状应该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然而事实上,却似乎没有太大的进展,在我国教育界普遍流行这样一句话:“素质教育喊得响响亮亮,应试教育却高的扎扎实实”。
众所周知教育在一个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扬弃升学主义的应试教育,将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这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素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它出现在当代并非是偶然的。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所以要提出是因为我们原有的以考试成绩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升学率为教育中人的唯一直接需要的这种教育——应试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已使我国的教育不能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不能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的素质竞争。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各国在研究如何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的时候,都不会也不可能离开其基础前提——教育事业,所以我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的确是当务之急。 但想要真正实现,在素质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难度却是很大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二、关于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素质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素质这个词几乎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它的理解和运用已经突破了最初比较狭窄的含义,当前迫切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这一概念的含义重新做出科学的界定。
素质就字面意思来说,“素”的含义是指本色,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即要素、元素。“质”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性质、本质、质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素质”一词的解释是:“(1)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素养。(3) 心理学上指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 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