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2-08-27 09:44:58

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现状与建议

摘要:自人类开始使用数字至今,就不断的建立一些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在科学技术与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学的应用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我们国家和社会着力要求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笔者从建模的概念、意义、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建模活动所采取的原则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初中教学;创新;教学实例;数学应用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数学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其中数学建模素质则是一个人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从1993年开始,数学知识的应用题已成为高考题的稳定而且逐步强化的出题内容。[1]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2]

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批具有远见的数学家意识到了数学的未来发展,已经开始把外国的数学建模思想引进国内,虽然当时还没有出现数学建模这个名词,开始向国内的学者介绍。真正开始向普通学生普及数学建模思想的是上世纪80年代,张景中教授在《中学生数学》上发表的一片题为“洗衣服的数学”的文章是最早明确向中学生普及建模知识的文章。此时数学建模课程开始进入我国的一些高校,在这几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1989年,我国第一次派队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现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的数学赛事。受此影响,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举办了自己的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年底,中国工业和运用数学学会举办了我国首届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此后,我国的数学学者开始关注数学建模教育,我国各地也出现了有关数学建模思想的杂志和文章。此后数学建模教育开始波及到中学,纳入中学课程。1996年9月,北京市组织了一些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得到了评委和专家的好评和肯定。由于数学建模竞赛不同于以往的数学竞赛,在比赛中学生可以参考资料和工具,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即使只有初等数学知识的中学生也可以解决问题,甚至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