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中情境的创设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功能、内容、实施、评价及情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但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希望能发现情境创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提出适合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策略。希望能够使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更加完善,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 必要性; 原则; 存在问题; 方法策略
一、文献综述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背景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揭示数学知识时,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进入课堂,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愈来愈重视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索和研究。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启发式教学,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就是说,当学生心里想弄懂而未弄懂的时候为“愤”,口里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为“悱”,“愤悱”之机就是一种教学情境。在这种学生希望去探求知识的情境中去启发学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国古代教育名篇《学记》中提到过“善喻”之教,就是要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式下造成师生关系融洽(和),学生感到从容安易(易),才有“和易以思”的教学情境。而“善喻”的基础,就是教师创设合乎常理,学生“发”的教学情境。
现代,我国对于问题情境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