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初中数学(几何)教材的比较研究——以“垂径定理”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2 20:50:55

中美初中数学(几何)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垂径定理”为例

摘要:教材不仅作为承载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探究,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的平台。本文基于对中国的浙教版教材和美国GMH版教材中“垂径定理”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知识导入,知识体验,知识表征,严格证明,知识应用,知识拓展六个方面分析比较,得到以下启示:教材应注重加强数学语言的示范性和互译训练;适当丰富习题的背景,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教材应适当增加习题数量,难度幅度拉大,满足不同学生需要;教材中对编排的设计应合理设置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设计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几何教材; 初中数学; 垂径定理;比较研究

一、文献综述

1 教材研究的现状

根据研究的论文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输入主题“数学教材比较研究”,共找到 2880 条结果。根据不同比较对象可以分为国内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比较和国内外教材的比较。国内教材的比较有新旧版本教材之间的比较和不同地区教材之间的比较,例如浙教版、人教版、苏教版等;国内外教材之间的比较既分为中国与外国教材的比较,如:中美、中新、中日、中英等国家间的比较,又分为外国与中国的比较,如:TIMSS, PISA等国际比较。

1.1国内关于教材研究的现状

胡典顺、蔡金法等通过比较人教版1994年版和2004年版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发现2004年版中问题提出的百分比高于1994年版;两个版本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可以分为五类且五类的分布显著不同;两个版本教材中的问题提出在不同教学环节和不同内容领域的分布有显著差异;2004年版比1994年版包括了更多以图表的形式给出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问题提出在小学数学教材的设置应有相应的跟进。

徐文彬、彭亮以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苏科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数学史料的主题选择不仅大体相当且集中于“数与代数”领域,而且其呈现方式比较一致且以附加式和顺应式为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