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录取与考试形式的对比文献综述

 2022-09-01 21:56:48

中美大学录取与考试形式的对比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

近年来,对于中国高校录取与考试形式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对我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反思,以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孙志强在《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透视》一文中,对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的利弊做出了分析,认为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有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招生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提高我国基础教学质量起到了强化和督促作用;体现了区分和筛选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国家对考务管理的规范统一,可操作性较强,有着较高的规模效益 ;维护了我国多民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才流动这六个的正面作用。而弊端在于我国招生制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不足,不能完全发挥人才选拔的作用,阻碍了基础教育由应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陈彬在《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中,认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主要取得了四项成果:1、在考试的内容上突出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察;2、在考试科目上,实行“3 X”的方案;3、在考试形式上试行春秋两次考试;4、录取通过网上操作,分批录取。但也存在两个阻碍:1、大学的自主招生权受到限制;2、考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个性并没有受到重视。对此,他提出了四个针对性的建议:1、完善高考法规体系;2、落实大学的自主招生权利;3、给予考生考试自由选择的权利;4、重视对考生的综合评价。任春亮《从外国高校招生形式看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一文指出我国目前的录取与考试制度主要采用竞试的方法,高考分数成为唯一标准,不足显而易见:1、会对中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2、影响了中学双重任务的落实;3、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带来沉重的压力。他对比世界各国,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6个建议:1、建立中学生综合考评制度;2、实行辅修科目的会考制度;3、实行大学入学资格考试;4、采用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大学之间交换机制;5、高校实行不同的招生政策;6、完善专门性考试机构。吴向明在《美国大学录取标准评析》中介绍点评了美国各大高校招生标准的多样化、综合性的特征,提到了美国高校招收少数族裔群体的特殊政策,该文主要强调了美国高校本科生录取标准具有多样化、综合性、公平性三个特点。郝东明在《大众化背景下中美高校录取制度比较研究》中主要介绍了高等教育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作者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高校本科生不同的录取制度,得出了美国高校录取制度基于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呈现出了既全面又灵活自主的显著特点。陈为峰在《美国名校本科招生综合评价制度研究》中通过评述美国名校本科招生的综合评价制度系统分析了美国高校录取制度的概况,并就相关理论做出了简要介绍,指出美国名校的本科招生录取的综合评价制度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汪阳生在《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研究》一文中研究了我国自主招生过程中的招生系统,并且指出:在整个学生录取过程中,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发布相关文件指示、审批高校的具体方案、监督各大高校的招生工作;高校只作为录取工作的执行者,处于被动地位,自主权利极其有限。

通过研究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名校的本科招生制度的相关研究,可以为我国高校本科招生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刘淼与孙宁宁在《美国高校招生考试猪肚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一文中,重点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招生考试类型、项目及评价标准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并且从考试形式、招生规模、人才观念和录取评价标准四方面为我国高校考试与招生形式改革提出了建议与意见。韩静茹在《哈佛大学本科自主招生制度探析》一文中提到哈佛大学本科生录取机构工作人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租着还指出哈佛大学的录取机构有权制定关于学生录取的政策,对于录取决策具有绝对的自主权。任长松在《美国高校录取中的非学术性因素》一文中强调美国高校录取决策时对学生个性品质的高度重视,并且阐述了其原因:1、学生个性品质影响着他在大学的学术成就发展;2、美国高校多元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3、关注处境较差的学生。这也成为了美国高校的共识:学术精英并不是高校培养的唯一目标,全面发展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更应该成为培养的目标。他的另一文《美国入学考试SAT与ACT对我国高考的启示》中对比认为,我国需要将“一次高考机会”变为“多次高考机会”,且应当实行招考分离。但具体的改革细节应当深入研究,谨慎实施,避免在执行上发生偏差。

2、国外研究

从现有的外文文献来看,有关研究涉及了美国大学本科生录取制度的相关研究、录取标准的合理性、录取过程中各项具体因素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这些文献对研究美国录取与考试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大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相关研究文献是系统介绍美国录取与考试形式的基础材料。Jerome Karabel 在《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不为人知的录取与淘汰的历史》(The hidden 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at Harvard, Yale and Princeton)一文中对三所大学的招生制度进行了介绍。Chuck Hughes在《进入常春藤盟校和其它选拔性高校的真正因素》(What It Realty Takes to Get Into the Ivy Leaguesamp; other Highly Selective Colleges)一文中对多所美国名校的本科招生录取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评价,并重点介绍了各个影响因素在录取工作中的权重。Michael London和 Stephen Kramer 于《高校录取新规则:前招生事务负责人揭示当今进入高校的要点》(The new rules of college admission: The former admissions officers reveal what it takes to get into college today)介绍了美国大学前招生人员对美国大学本科生录取制度的看法,作者也对美国大学录取环节进行了相关的讨论。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做的《高校录取情况年度报告》(State of College Admission 2010,2011,2012,2013)统计了美国高中生毕业率以及大学新生注册率情况,通过总结大学的申请程序、录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奖学金情况,发现了其中的变化。该报告所提供的资料有利于掌握美国高校的录取工作状况及其录取标准。

Saul Geiser 在《回归到基本:为大学录取的成绩测验辩护》(Back to the basic:In defense of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test in college admissions)一文中指出中学的测验成绩可以反应中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应该将此作为录取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作者指出高中测验成绩将会比标准化测验成绩更具有预测效度。Catherine Kirkup 和 Ian Schagen 等四位学者于《在大学录取中采用能力倾向测试—针对SAT分数,成绩测量以及背景变量之间的关系效度研究》(Use of an aptitude test in university entrance –A validit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T. scores, attainment measures and background variables)一文中指出SAT成绩以及A水平成绩通常与许多因素联系,包括高中的类型、种族、有无免费的膳食;SAT考试中,女生通常在写作部分表现更优秀,男生在数学方面更处于优势。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录取委员会不仅会重视学生的学业能力,还会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领导力、创新力、诚信等。

密歇根大学教授伊克勒斯·埃克尔斯(Jacquelynne S.Eccles)在《早期成人大学计划和学术能力、任务价值和大学入学的相关性》(The Relation of Early Adolescentsrsquo; College Plans and Both Academic Ability and Task-Value Beliefs to Subsequent College Enrollment)指出大学录取新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长期过程,受到个人、社会、心理、学术及紧急因素共同影响。文中指出接受大学教育对于进行早期成人大学计划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提高个人的教育经历和层次、提升家长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意识。此外,Richard·Hofstadter和Wilson·Smith的著作《美国高等教育文献史》(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 Documentary History)收集了哈佛大学从建立到二战时期及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资料,它为本文研究哈佛大学本科生录取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