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所需掌握水平的差异
——基于对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与学生均面临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材与实际应用的冲突。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课题旨在探究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所需掌握水平的差异性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帮助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的同时,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在论文撰写前期以及中期阅读的文献进行展开,通过阅读文献学习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确定了论文整体框架以及教材分析的方法、模型。另外,对教材内容的编排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后期论文正文的撰写十分有益。
关键词:教材分析;分析模型;心理特征;差异性
一、文献综述
1. 引言
大学四年的最后阶段,毕业论文是最后一学期的结束作业,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促使学生对大学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融会贯通。对于师范生而言,未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必须要面对的就是教材,而教材的编排也存在着大量的学问,对教材进行分析有助于师范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因此笔者选择了初中科学教材分析这个课题。而对于应该分析什么、如何分析则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从中学习并得到启发,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后,才能下笔进行论文撰写。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主要下载了国内有关教材分析方法、分析视角以及评估模型的文献。而外文文献的数量则较少,主要涉及的是高中生物、物理的教材分析,由于浙教版初中科学包含了生物、物理、化学三部分内容,所以在阅读有关外文文献时也能收获颇多。
2. 研究的问题
作为浙江省毕业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就已经熟读了浙教版《科学》教材,通过系统学习并参加中考后,发现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水平是比教材内容水平更加深入的。此外,2017年9月至11月,笔者在杭州第十五中学实习期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反映教材内容比较基础,上课需补充一些重要知识点。学生在进行作业练习时,也会出现课本上没有提及到的内容,学生实际所需掌握的知识水平是比教材内容水平更加深入的。通过查询,发现有关课本内容与学生所需掌握水平方面的文献调查比较少,因此选取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所需掌握水平的差异——基于浙教版科学教材的分析作为毕业论文题目。有关教材分析方法、策略的文献较多,在论文撰写时可以进行引用与借鉴,所以困难较小。但是分析教材难易程度时需要创建模型或者设立指标进行判定,因此我寻找到了《中、美初中科学教材课程难度的比较与分析》等相关文献,从中选取教材难度计算模型,定量地对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学内容的匹配度进行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