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杰出人才,自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共经历了八次重大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至今最新一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此课标是结合各专家的前期研究(国内发展、国际比较等),参考社会各界意见,制定出的适合我国学生现状和国情的一部课程标准。
物理学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从研读的关于本课题的教学研究文献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应用适当的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经历以自身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使其充分发挥与张扬个性的自由,从而自主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而利用现代多媒体、STS教育等也可以将社会生活与物理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利用社会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的评价相结合,构建旨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体系,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型教师正在不断探索,争取在物理教学的具体案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现阶段物理教研主题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纵向分类与横向分类成果相耦合的方式,进一步得到适合中学的物理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体验学习物理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在教学中加以尝试,并总结得出了各种适合学习物理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实际教学问题出发的钻研探索,不但能使学生接受更贴切的教育,还能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前进动力。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电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重要的应用,而也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有关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学习效率自然增强,所需的学习时间也就减少了,从而降低了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电流表是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器,有关电流表的试题在中招考试中频频出现,因此熟悉掌握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是电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类比法用水流引入电流的概念,进而从定性到定量引入电流表的使用,为之后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的学习做铺垫,将已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虽不像高中生那般发展完备,但也没必要将重点放到电流与水流的类比活动中,而是电流表的使用的教学环节,尤其是电流表的读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体现之一,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师要做的便是用适当的方式引入课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入教学情景的创新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设置学生最近发展区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这也并非只是单纯的为使用电流表而实验,而是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获更大的精神满足,使其真正的爱上学习,爱上学物理。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这一节内容的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这是物理教学中基础概念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典型课例,综合研究可以看出即便是如此成熟的案例也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点,所以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中,也需要关注更小的细节,从而完善教学设计并实施。所以本论文将在对苏科版教材的分析和与其他版本的对比以及对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教案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解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