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不同类型透水铺装材料的径流消减作用研究
前言:在透水铺装材料推广过程中,前人对选择特定透水铺装材料对雨水的径流消减作用进行过研究分析,本课题针对透水铺装材料在国内外的利用普及却缺少科学规范的现状,对不同类型透水铺装材料的径流消减作用进行进一步论证和补充,为海绵城市建设蓄水排水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透水铺装,降雨实验,径流消减
- 前沿
1.1透水铺装材料的研究背景
透水性铺装是指使水可以直接透过的人工铺筑面层。[1]透水性铺装要求结合层与基层必须透水,且面层采用可透水的铺装材料或利用铺装手法使水可以顺利通过面层材料之间的空隙达到结合层与基层。
现有城市的大面积不透水铺装已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透水性铺装的优势逐渐显现。20世纪90年代后,用透水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铺设路面,已成为发达国家建设的普遍经验,透水性铺装则开始成为我国城市铺装的势在必行的选择。[2]
最早在1852年,英国开发出不含细骨料的混凝土。1950年,英国将多孔沥青路面应用于机场跑道。美国从20 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设计透水性混凝土。荷兰在1972年开始研究排水沥青混合料。此外,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对多孔沥青路面有研究和应用。1986年,英国开始研究透水性铺面的径流抑制及污染防治。我国于1993年开始对透水性混 凝土进行研究,并于1995年研制成功。[3]目前,仅仅是澳大利亚以及欧美的一些比较重视 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发达国家在透水铺装研究中有着较大的成功。国内对透水铺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陈汉昌配制出具有良好力学性 能和透水性能的透水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0MPa,抗折强度达到4MPa,透水系数不低于1. 0mm/ s。[4]王瑞燕等研究了集料级配、集浆体积比和水胶比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及透水性能的影响。试 验中,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3.3%,透水系数为3.62mm/s,抗折强度为 5.4MPa,抗压强度为27.6MPa。[5]
钱振东等设计的透水性彩色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为19. 8%,透水量为1480mL/ 15s,动稳定度为4682次/mm,马歇尔稳定度为 5.34kN。徐世法等通过在ROGFC中添加0. 3%的木质素纤维,改善了ROGFC的抗水损害性能和低温性能。所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为19.5%,冻融劈裂强度比为80.6%,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分别达到7.52kN 和12300次/mm。[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