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海棠花粉的活力半衰期特性研究
文献综述
- 观赏海棠生物学特性概述
1.1开花特性
观赏海棠(Malus spp.)是大多分布于温带的苹果属(Malus Mill.)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观赏海棠花瓣颜色鲜艳,花色丰富,观赏的价值很高,品种多样,包括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湖北海棠等品种。观赏海棠花一般由花梗(pedicel)、花托(receptacle)、花萼(calyx)、花冠(corolla)、雄蕊群(androecia, stamen) 和雌蕊群(gynoecia, pistil) 等部分组成。花呈现出近伞形的形状,包含4-6朵花,花直径4-5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或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长度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群包括雄蕊15-50,花丝长度不定,约为花瓣长度的一半;雌蕊群3-5心皮,花柱也为3-5,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观赏海棠花蕾期颜色多样,包括有红的、深红色、粉红色等多种色彩。花朵成熟后花色更加丰富化,根据具体品种的不同,花瓣会呈现出白色、红色、深红色、粉红色等颜色,例如红色的贴梗海棠。
1.2观赏海棠的栽培历史及现状
海棠作为观赏花木,自古享有“国艳”、“花贵妃”、“花中神仙”等美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汉代与中国园林结缘,唐代栽培较为广泛,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被视为“花之最尊”。中国人喜爱海棠究其原因是在于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人们视其为花之尊者、美人佳画、春天和吉祥美好的象征[1]。
虽然我国对于海棠价值的利用很早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古代海棠研究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古代研究还是处于比较表层的东西,但古代研究为现代研究奠定了基础。现代研究基于科学的理论知识,更为深层次地进行对海棠的研究,培育出大量观赏海棠新品种,如lsquo;粉色海洋rsquo;(M. lsquo;Fensehaiyangrsquo;)、lsquo;红缨rsquo;(M.lsquo;Hongyingrsquo;)、lsquo;光美rsquo;(M.lsquo;Guangmeirsquo;)、lsquo;红石榴rsquo;(M. lsquo;Hongshiliursquo;)等品种。我国栽培的范围大多在华北,华东地区较为常见。
1.3观赏及应用价值
观赏海棠从树形上,不再是简单的乔化树、小乔木类型,而是按需求演化出多种树形;从叶色上,从绿色到红色到紫色,变化幅度很大;从花型上,已经脱离了野生种单瓣的范围,成为重瓣、半重瓣、复瓣等高等进化类型;从花色上,由野生种浅色逐渐形成现阶段的多色彩花色,极大地丰富了海棠的观赏性[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