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榉树(别名血榉、金丝榔、沙榔树、毛脉榉等)又名大叶榉,是榆科榉属的乔木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生长较快,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硬阔叶树种。它树冠广阔,树形优美,叶色季相变化丰富,病虫害少,又是重要的风景园林树种。因此,在造林绿化、园林配置、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榉树为特种珍贵用材树种,以其材质坚硬,彩色鲜艳,弧面上花纹美丽,油漆性能优良,耐水湿,用途广等优点成为市场上长期紧俏的材料。
容器苗具有播种量少、育苗期短、成活率高及成本低等优点,而传统的苗木裸地培育技术培育规模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将榉树苗通过容器育苗的方法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不仅可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不断地提高其材质性能,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意义重大。
1.1 容器苗国内外发展历程
国外容器育苗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到70年代前半期由于塑料材料的出现和应用,为大量而廉价制作容器提供了可能,容器育苗得到广泛关注,各主要林业发达国家开始了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从而推动了容器育苗的发展。目前,容器苗已是美国、芬兰、挪威等发达国家花卉苗木的主要供应形式,容器苗占年产苗量的50%~90%,主要以泥炭和人工基质栽培为主。与此同时,与容器苗配套的育苗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完善,能根据绿化小苗和园林大苗等培育目标设计不同的容器种类、规格和育苗基质,并能通过设施栽培规模化、标准化调控光、温、水、气、肥等环境因子。
我国已将容器育苗作为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苗木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容器苗生产,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南方省份率先进行桉树、国外松等树种容器苗培育,但发展缓慢;直到70年代后期才由南到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容器类型、基质配比及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80年代随着国外育苗温室的引进和钢架薄膜大棚的推出,进一步促进了容器育苗的发展,容器育苗的应用不再局限于造林,还扩展到园林工程绿化、城市屋顶绿化和家居美化等更为广泛的领域。目前,我国容器育苗在基质上,形成了向当地化、轻质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在容器上,形成了塑料容器占主导,网袋容器发展最快的格局;在设施上,光、温、水、气、肥调控设施得到大量应用;在育苗技术上,制定了不少育苗技术规程和苗木标准;容器育苗得到了蓬勃发展,工厂化容器育苗也从“八五”开始被连续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吴方波等 2014)
1.2 基质配方
- 国内外研究现状
育苗基质(以下简称基质)是容器苗生长发育的载体。林业发达国家和容器苗生产大国从50年代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认为泥炭藓(peat moss)-蛭石(vermiculite)混合物是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质,这种混合基质重量轻,具有良好的持水性、透气性和整体密度,有利于根聚体的形成,阳离子交换能力强,有较低的含盐量等特点。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北美的一些容器苗圃广泛推广。随后的几年,在美国安大略和加拿大魁北克等地相继发现具有商业意义的泥炭田,并实现了集约化、机械化、工厂化开采、加工、包装和商业销售,给容器苗培育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加拿大普若米若泥炭公司商业销售的泥炭藓大多数为藻类沉积泥炭,它质量轻,分解程度低呈浅色,开采时采用大型真空抽吸机收集,保持了较好的纤维长度和物理性状,为容器育苗基质的优质混合材料。
蛭石是育苗基质混合物中又一种重要成份。是云母矿受热膨胀的产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水合镁-铝-铁硅酸盐,质量很轻,呈中性反应,具良好的缓冲性能,不溶于水,能吸收大量的水份,有相对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因而能保存大量养份,所含的镁和钾可供给大部分植物生长 加工时的高温提供了全面消毒。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