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自从经济危机以来,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陷入困境。经济增长转变为投资、消费和出口协同拉动模式,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利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立足于扩大居民消费,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农村户籍人口占据总人口半数以上,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度,农村经济增长缓慢,消费严重不足。郭亚帆[1](2015)发现人们在研究消费问题时,更多关注城镇家庭,忽视农村消费。因此想要扩大居民消费,农村消费不足问题极为关键。
对于农村居民有效消费不足的问题,学者们主要持有以下观点。一是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使得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降低;二是农村节俭风气较强,即使收入水平提升,居民亦倾向于维持较低的消费水平。三是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倾向于提高储蓄,以面对可能的风险。针对上述原因,学者们提出了包括减小收入差距、提高收入水平和加强社会保障以降低不确定性等建议。
社会保障作为政府转移支付的重要手段之一,起着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两方面。目前我国老龄化加剧,农村也不例外。汪洋[2](2014)指出随着城镇的不断深入以及土地保障功能的减弱,农村养老问题愈加重要。针对农村养老问题、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却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农村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效果也不理想,虽然覆盖人群较广,但保障力度较弱。而针对农村居民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更未展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完善,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学者们普遍认为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能够促进居民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亟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农村家庭,探究养老保险扮演怎样的角色、影响效果有何差异,对于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制度,农村人口众多,然而农村消费市场却远远逊色于城市消费市场。因此,想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农村消费不足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究农村养老保险是否会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不同消费水平的农村家庭,养老保险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若两类家庭的消费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上问题都亟需回答。
在农村消费不足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微观家庭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养老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不同消费水平家庭,尤其是中低消费家庭,养老保险的影响差异。从而针对性地给出恰当建议,有利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