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机制论文综述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蔬为健。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其满足实际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平衡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地位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作为各地蔬菜流转的重要集散地,南京的蔬菜价格不仅反映了蔬菜产业的市场信息、流通模式,更对探索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供给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因此本论文以南京京市蔬菜价格价格形成机制及调控政策为研究对象,并从社会民生角度、产业经济角度、政府管理角度及理论探索角度分析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社会民生角度来看,蔬菜价格波动容易形成“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不良现象,与菜农收益和消费者福利直接相关,并威胁到全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如何研究蔬菜价格形成机制,通过适当的调控措施稳定蔬菜市场价格,进而优化优化菜农收益和消费者福利的有益举措,具有重大民生意义。
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无论是菜价过高导致消费者买不起还是菜价过低导致腐烂在地里,都是产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影响蔬菜产业经济的良好平稳发展。在战略高度上,通过进行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可以针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波动,维持市场和产业的平稳发展。
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看,在民生保障方面,如果蔬菜市场产生风险,南京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将受到极大的 1 影响,因此南京市蔬菜的供应有效性和社会保障性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明确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蔬菜价格调控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保障总体蔬菜市场价格平稳性与供给平衡性,实现政府宏观管理的目的。
从理论探究角度来看,分级市场中蔬菜的价格是如何形成,垂直链条中的蔬菜价格是如何传导,以及传导过程和传导效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这些内容的定量化分析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从已有的国内外文献看,基于完善数据对区域蔬菜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较为缺乏,因此开展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及调控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论文将从理论角度对南京市蔬菜价格传导机制以及调控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南京蔬菜市场现状分析,建立南京蔬菜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市场价格数据,对成本加成、价格引领、需求决定机制开展了实证研究,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宏观调控南京蔬菜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以期在提高市场机制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南京市蔬菜价格平稳,保障南京蔬菜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