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AQI时空变化特点文献综述

 2022-08-02 15:03:27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1.AQI的概念

AQI,英文即Air Quality Index,指的是空气质量指数,是空气质量状况的一个指数。其中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这六项指标是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六大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可以很好的衡量一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水平,根据AQI的评价方法,AQI值越大,该地区空气污染的程度就越深

20 世纪 70年代,美国最先构建了污染标准指数 (pollution standards index,PSI) ,将多个污染物的信息整合在一个指标体系中,通过发布污染标准指数, 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随后,世界各国基于各自的空气质量状况陆续建立了适合本国特色的空气质量指数发布系统[4]。2012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用AQI(空气质量指数)替代原来的API(空气污染指数)[5]。用AQI来评价空气质量比API更为严格,如自2013年1月开始执行新的标准后,秦皇岛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由每年的95%以上下降到60%,可见秦皇岛市的空气质量也严重下降[14]。虽然AQI(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污染指数(AP1)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在新的评价标准当中加入了PM2.5可吸入颗粒物,AQI整体来说评价空气质量更全面,要求更苛刻,因此更具有客观性和采纳性[5]

2.AQI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是对照各项污染物的分级浓度限值,API的浓度限值,以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各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分别计算得出空气质量分指数,即IAQI。第二步是在各项污染物的IAQA中选取最大值作为空气质量指数,当这个指数大于50时则将该指标对应的污染物确定为首要污染物,当指数大于100时,则将对应的污染物确定为超标污染物。第三步,即根据AQI的分级指标,判断出相应的空气质量的好坏。

3.AQI在我国的时空分布规律

3.1 AQI在我国的时间变化规律

我国29个城市的AQI曲线图大体保持一致,其中在年首和年尾均出现了较大的峰值,中间时段也出现了季节性的波峰。从自然因素分析,年首和年尾大概是在11月至开年2月期间,全国各城市已进入冬季,冬季普遍呈现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寒冷,尤其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冬季特点更加突出,因此空气质量可想而知并不优良。从人文因素上来分析:进入冬季,人们对于取暖的需求增大,在西南地区,主要是靠空调,电暖,天然气炉等来取暖,北方主要通过暖气取暖,暖气的释放需经燃煤,不管是燃煤开空调,还是燃烧天然气等都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造成了AQI值的升高。再加上春节期间,各地出行工具流量增大,排放的尾气量增多。鞭炮的燃放导致大量的有害物质排放到空中。由于上述问题发生的时间段过于集中在年首和年尾这段时间。从自然因素分析:四五月份正值全国春夏交替季节,风尘较大,植物残絮飘入空中较多,可吸入颗粒物聚集在空中。另外,春夏季节正值各地旅游胜地旺季,出行游客较多,摩肩接踵的行人,川流不息的交通工具,导致了在这一时段出现了小波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