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私家园林植物配置与景观特色分析
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私家园林从古代开始,就成为富贵人家显赫家世的象征,文章将以几个具体的国内外私家园林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案例中私家园林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规律。多方位角度解读造景时的规划思想。进一步分析南京私家园林的建筑特色,让人更能发现造园与地域人文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南京;植物配置;造景规律;艺术手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典型私家园林分析与对比
北京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但是由于地理和气候的条件问题,北京的私家园林一直存在植物配置上的限制,但是因为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策略,植物景观能发挥出地域特色。贾珺和朱育帆[1]研究发现,北京私家园林的花木配置比较简单,院落中常以两棵高大树木如松树、银杏或较低的灌木如海棠、丁香之类对称栽植。姿态好的松树、槐树常居于假山一隅,与山石相依,形成入画小景。中国景观特色的植物景观一直是以建筑、假山、水体和小品的紧密配合才能形成局部的景观中心,更多的是充当辅助的角色,空间切割,增加层次,衬托背景等,这些都可以在北京私家园林找到相应的例证。
相比之下杭州园林除了湖光山色的自然因子外,最大的特点是以植物景观取胜[2],而园林建筑、大型假山等其池的人为园林要素的比例要比其他城市小得多。植物景观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是在配置中顺应了自然规律,自始至终以当地自然群落的规律来指导绿化;其次,突出了量。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各层植物均成片栽植,气势很大,符合了园林中没有量就没有美的规律。植物配置形式多元化[3]。与苏州园林的庭院封闭式造景相比,杭州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是在体量广大的空间范围内营造的开放式景观,为体现“大园林、大自然”之感,杭州园林植物配置形式正走向多元化,景观营造也直接模仿自然,生态效果明显。在平而和立体空间层次营造上,讲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以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令游人流连忘返。
李庆华[4]从微气候的独特角度观察了苏州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依托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水陆平行”城市规划结构,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有着先天的营造条件和精妙的营造方式。基于此,在对实际案例的考察中发现,园林中具有微气候效应的空间,多从地域性植物种植方式开始,充分利用种植优势,以营造微气候空间为主的营造方式,随植物的生长,各造园要素趋于和谐的融合状态,达到整个园林空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微气候营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