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对柳杉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03 11:50:34

淹水对柳杉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文献综述

  1. 前言

柳杉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可作城乡绿化栽培,柳杉根系较浅,侧根发达,主根不明显,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忌积水。针对柳杉进行淹水实验的文献报道较少,本论文将对柳杉苗木开展不同程度的淹水实验,探索淹水对于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柳杉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1. 相关基本概念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又名长叶孔雀松,属杉科 Taxodiaceae 柳杉属的常绿大乔木,高达48米,胸径可达2米多,树冠狭圆锥形或圆锥形,是我国高山速生树种之一。柳杉生于海拔400-2500米的山谷边,山谷溪边潮湿林中,山坡林中,并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及广东等地已有栽培。该树种抗风力差,但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柳杉是我国南方高海拔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树形优美,且能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同时也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其木材利用价值高,栽培经济效益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1]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3.1植物淹水胁迫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对林木抗涝性重视不足 , 多数研究主要针对耐涝性树种选择 , 而有关林木抗涝性机理、抗涝性选择指标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环境恶化 ,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 林木抗涝性研究得以加强[2]

淹水胁迫主要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促进无氧呼吸。O2严重不足,导致CO2、有毒化合物过多积累,激素不平衡。淹水造成土壤缺氧,为了适应或减轻缺氧伤害,植物会启动形态、生理等方面的适应机制从而使植物发生某些适应性变化。形态方面如促进叶片衰老、脱落,茎直径增加,通气组织形成,产生不定根等 [3],生理方面如植物的细胞膜系统、抗氧化系统、能量代谢系统等产生变化[4]

3.2淹水胁迫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植物的形态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改变。研究发现,在涝渍逆境中,植物的形态特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海边铺地黍在湿地状态下,植株直立生长,叶宽而成条状;水翁也出现相似的适应性形态变化:茎皮孔肥大,淹水的茎部变粗,树皮开裂,通气组织发达[5]。试验还发现涝渍胁迫使植物体原有的初生根系大量死亡,在水面的茎基部形成大量的不定根或气生根,形成的不定根可代替淹水期间死亡的根,并有较快的吸收率。淹水不定根的形成被认为是植物耐淹的重要因子,抗涝植物主要是通过形成大量不定根以维持氧气的扩散和高的吸收效率,减轻淹水引起的氧胁迫[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