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老年公寓老年人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16:00:37

小组工作介入老年公寓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摘要: 本文献综述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主要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运用实践以及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界定四个方面,分析得出小组工作在介入老年公寓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困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有了百年多的历史,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显著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研究出了很多运用方法。然而针对特殊群体,尤其早老年公寓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问题上此类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小组工作作为重要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能够在解决此类问题上大有建树。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老年公寓; 小组工作;老年人

一、文献综述

1、关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社会心理学教授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人们对自己组织能力及执行能力的自信程度,是对自身是否能完成行为目标的所具备能力的事先评判,即个体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判断, 这种判断并不能直接预测能力好坏或高低,而是审视自己能做什么的问题,他认为这种对环境和对自己的掌控感就是自我效能(Bandura,1986)。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既能适用于特定领域,也能由特定领域泛化到其他领域, 即可能存在着适用于任何情境及任何境遇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Sherer、Judge等学者也先后提出存在着综合性的自我效能感, 即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Chen G等学者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反映个体在面对及处理困难的境遇时所表现处的综合自信程度,属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质之一。我国学者付梅也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面对各种环境时的一种总信心。

多项研究表明,个体对自身能力的看法可以显著影响个体坚持完成特定任务的动机和结果(Cimpian, Arce, Markman amp; Dweck, 2007; Dweck amp; Leggett, 1988)。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不会在应对环境和事件之前忧虑不安;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怀疑自己处理和控制环境的能力,表现出强烈的应激状态和焦虑,并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御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从而容易引起孤独发生(王叶梅,陈国鹏,2010)。可见,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