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网格化制度优化探究
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城市社区管理呈现出“无网格、不治理”的发展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进行研究,但由于网格化制度是实践先于理论发展而来,目前关于社区网格化制度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切入,忽略了社区居民作为“人”的需求,这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相悖,因此本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关于社区网格化的具体方法、定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的观点进行梳理,便于之后提出小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的优化做深入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 网格化制度; 研究现状;社会工作价值观
- 文献综述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来,针对如何实现符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的治理理论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网格一词最早出现于信息技术领域。在将网格化被引进管理领域后,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作为试点,第一次将网格化管理用于城市管理中进行实践。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在数字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之上,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后来,网格化被广泛运用于社区治理,城市社区管理呈现出“无网格、不治理”的发展趋势。
(一)概念界定
1、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化是我国本土的概念,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社区网格化的定义认知比较统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2、社会团结理论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