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区营造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民众对环境的愈加重视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增高,以及社区营造的流行与兴起,人们对于营造生态社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国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介绍了社区营造与生态社区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情况,提出现在研究所缺少的部分,为作者的论文提供基础材料和观点。
关键词:社区营造;生态社区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社区营造的相关研究
社区营造运动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对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省,英国与日本是最早开始相关社区营造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英国在大量的社区运动与社区组织推动下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提出“社区规划”,并在 90 年代被政府高度关注,后来又于 1998 年启动“社区新政”及 2001年启动“邻里复兴国家策略”,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越加重视与商业组织、NGO、地方居民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有效的地区发展计划。[1]Bentley 等人认为社区规划不仅是社区增权的主要方式,更是地方治理的新模式。社区规划是一个过程,要求政府各机构和商业部门、NGO 等与社区一起发现并解决当地问题,这是一个多方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商业部门及NGO等组织需要改善服务并分享资源,最终达到社区参与和体现合作精神的目标。
日本在20 世纪 60 年代时发生了市民运动,对社区营造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日本与我国毗邻,相较于英国,日本对我国的社区营造有更大影响,也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经验与启示。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变化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问题,其中人们主要有两个诉求,一是要求增设教育设施、完善教育体系等,二是阻止生活环境恶化等开发行为。在石油危机之后,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日本各地社区将社区营造作为工作的重点,其关注的焦点转到环保、文化、防灾等市民身边的事务。[2]在此情况下,日本的社区营造通过举办多场活动,比如合作、社区训练等增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西村幸夫(1992)出版了《传统街区:社区营造故事》,其通过 16 个故事叙述了日本社会营造的实例。[3]日本在经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后,通过社区营造缓和了因为经济发展受阻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并打造了一些成功的魅力新城乡。人口 16000 人的日本小山村古川町,在 1993 年获得日本“故乡营造大奖”,成为了日本社区营造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例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