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新疆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托育困境研究
——以库尔勒市G企业员工家庭为例
摘要:本文对新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新疆地区的外来务工家庭由于自身流动性的原因,在子女托育方面难以获得长辈和亲友们的帮助。而新疆地区又存在公共托育资源的不足、私立托育的高昂收费、社区托育服务的缺失等问题,这些又进一步限制了新疆外来务工家庭获得子女托育服务。托育困难问题的实质是新疆外来务工家庭目标与能力之间的不匹配,本文以社会支持视角下的网络化介入模式作为干预策略,针对新疆外来务工家庭在迁入地社会支持网络进行分析,发现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特征是正式社会支持的力量较弱,并且短期内难以提升,但在支持网络内拥有潜在的非正式社会支持有待发掘。针对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特征,社会工作者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扩展、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联系的加强、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意识的提升三方面提出干预策略。
关键词:社会支持; 新疆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托育;非正式社会支持
一、文献综述
(一)我国的子女托育政策
现阶段我国的子女托育政策还在持续地探索与完善中,建国之后,我国以单位制为基础大力发展公共托育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国家在托育服务领域的责任也随之弱化,市场、社会等主体的参与也使我国的公共托育体系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办公厅与2019年5月颁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指导的意见》,该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婴幼儿托育行业规范化发展道路正式提上日程。[1]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对于子女托育问题关注度的提升,未来将会出台更多与子女托育服务相关的社会政策。
(二)我国的子女托育服务
在有关我国托育服务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我国的子女托育服务体系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在托育服务提供过程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在有关城市子女托育服务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托育服务供需状况不匹配,尤其是在托育总量、托育形式、入托条件、入托时长、托育内容等五方面的失衡较为明显。建议政府向托育服务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制定托育服务领域的行业标准,通过提升托育服务机构的数量与服务质量来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2]有学者的研究证明: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托育服务机构数量较多,仅从数量上来看供需状况较为平衡,但托育机构的服务的质量不高,还不能满足一些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并且这些较发达城市的托育机构发展经验带有地方特色,并不适合全面推广。[3]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中,有学者强调,现阶段公共托育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我国缺乏完善的公共托育服务体系,当前对于公共托育的关注点还主要集中在机构性质、机构数量上,关于公共托育供给与需求匹配问题的研究较少,有必要针对托育服务的提供进行研究。[4]同时也有学者的研究证明,目前关于我国儿童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研究较少涉及一般性儿童照顾资源的供给。[5]针对我国托育服务未来的发展,学者们主要从政府、托育机构、社会等层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在政府层面,学者们普遍强调政府要承担托育责任,积极出台相关的社会政策,加快构建公共托育服务体系。在托育机构层面,学者们认为托育机构的数量与其服务质量的发展要并驾齐驱,在达到更广覆盖面的同时要能满足家庭个性化的需求。在社会层面,有学者建议通过多元主体的联合,构建起“政府统管、开放竞争、社区联合、企业支持、家庭参与的五位一体托育体系”。[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