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老人的人际交往需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以东阳市F社会福利院为例
摘要: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日趋增加,社会工作介入机构老人人际关系问题成为了必然趋势。通过对与社会工作介入机构老人的人际关系需求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了解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发现其中的不足,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福利院老年人;人际交往;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机构养老的研究概述
我国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通过对比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现状和特点,许多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是以家庭服务保障为重点、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王晓梅(2010)认为未来我国主流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 社区照料”。[16]
关于机构养老的概念,虽然不同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基本观点大致相同。高岩、李玲(2011)认为机构养老是指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助的方式,将老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中养老的模式。[3]章晓懿(2012)认为,机构养老服务是指由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食宿、生活照料与专业化的护理等。综合国内各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机构养老定义为: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10]包福存和邱云慧(2010)提出目前国内机构养老模分为公办民营模式、社区老年公寓、机构式专业养老模式、新型老年公寓、互助养老模式、异地养老模式、香港的老年照护体系等,通过与国外的机构养老模式对比,机构养老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公办民营、依靠社区、养护合一、专业化服务。[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