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建民营养老中心运行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1:06:25

关于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养老问题成为老龄化社会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引入养老机构是缓解农民养老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把学者们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分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方式、农村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和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即为什么要建设、如何建设、建设后如何运营以及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四个方面。

关键字:农村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发展;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首先是关于社会化养老模式的研究。Allen Walker(2005)认为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对生活照料方面的存在断裂,需要建立居家养老中心等养老服务体系[1]。RhondaJ.V(2002)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该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替代,保障老年人接受养老服务的权利[2]

其次是关于养老机构模式的研究。一是关于公建民营模式。Kirstein Rummery (2009)等提出老年人有对专业的护理硬件的需求,他们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和预测,来确定住宅区的老年护理硬件条件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老年人预期的需求,而老年护理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则应该要政府机构、相关投资人和开发人员[3]。Rebecca Orfaly Cadigan等(2015)指出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机构运营中,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以协调、促进、监督额方式对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给予支持与帮助[4]。二是医养结合模式。Bettina,Staudinge等(2009)等认为,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有四成以上是需要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的,而这部分的老年人会根据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对养老机构的优劣情况作出综合评价[5]

最后是关于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研究。Vladeck Bruce C(2011)通过调查发现在养老机构,老人对医疗需求很大,但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受到医疗照护政策的影响[6]。Schatze(2012)将人们对养老机构的意愿做了研究,从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幸福指数来分析,其意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养老机构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发展[7]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总人口规模问题转向人口结构问题,纵观我国的老年人口,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 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与往年相比较老年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占比变大,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老龄化社会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老龄化阶段意味着老人对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养老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而增加,老有所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老人在养老阶段的生活质量,但是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未完善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之间不平衡的发展,容易产生“养老保障跟不上老龄化”的现象。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模式的运行依赖于完整的家庭结构,而目前家庭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子女需要赡养的老人多;二是家庭成员职业化,提供全面养老服务的能力有限。相比与城镇,我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会更加严峻,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