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机构老人精神养老需求研究
——以浙江省X村养老院为例
摘要:农村老人的精神养老是养老工作中重要但又缺乏关注的一项内容,本文通过对可查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了一些综合性的观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中,精神养老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老人自身及其家庭缺乏精神养老意识、基础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备、政策支持不充分、以及专业力量的服务不到位等方面。而在研究和分析精神养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老年人在自尊和自我实现、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文化娱乐活动、学习等活动上有普遍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些困境,满足老年人的相关需求,老年人自身以及政府、社区、个人社会网络、社会工作等主体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精神养老; 困境; 需求; 社会工作
一、文献综述
养老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中的重要话题,农村养老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物质养老的对比下,精神养老受到的关注存在大量不足。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精神养老”为主题进行了中文文献的检索,显示共有228条结果,其中2014至2017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最多,自2018年起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学界对精神养老问题的重视还有待提高。以“农村”和“精神养老”的为共同主题进行检索后,筛选结果共有58条,其中有23篇文献的研究内容都与农村空巢老人相关,并且研究开展中的调查对象以居家养老的老人为主,对农村养老院的关注较少。
在现有的研究中,有部分学者在分析国外养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更多的学者通过实地调查来关注我国社会中老人精神养老的现状、困境及对策,有大量学者将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分析和介入农村老人精神养老问题中,齐燕(2015)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对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周杭(2016)在介入农村失地老人精神慰藉问题时运用了个案工作的方法。
一、对精神养老概念的研究
我国学者通常把养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李凤嵘(2019)认为精神养老是和物质养老相对应的概念,精神养老是指在日常照料、交流、理解、尊重关心等多个方面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陆进玲(2013)提出,精神养老和物质养老并非完全对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物质养老的丰富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愉悦心情,其精神养老情况也能得到一定改善。曹丽(2017)关注了精神养老的多样化实施主体,除了老人的子女和亲戚朋友外,农村社区、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可以为老人提供精神养老服务。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