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提升的政策实践路径研究——以黔南州百泉镇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8 14:37:33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提升的政策实践路径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家庭结构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子女不仅需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同时还需要承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压力和负担可见一斑,同时由于家庭养育存在“重幼轻老”的现象,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现代理性社会的发展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可以看到我们需得寻求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以应对养老问题。

关键词:居家养老;农村;养老服务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1980年代我国兴起了对于居家养老方面的研究讨论,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居家养老”:第一,居家养老的场所。家庭是居家养老的主要场所,这里的家庭强调的是家庭这个住址场所带给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一种情感上的归属,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第二,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不仅仅停留在家庭层面,同时也包括政府和社会和社区。

1、居家养老服务含义

2000 年以后,开始出现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讨论。2008年全国老龄办 的概念解释中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为了应对家庭养老压力过大而出现的一种创新养老模式,为个体家庭分担养老负担的主体是政府与社会,服务内容应当包括基本生活照顾、健康护理、精神抚慰等。 陈友华(2012) 认为狭义的“居家养老服务”指的是上门服务,老年人只需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护理员的上门照护服务,而广义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包括了上门服务,同时提供家庭场所照护以外的服务,例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老年人日托服务。丁建宁(2013)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入手,认为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注重家庭概念的国家,居家养老服务更符合中国养老文化传统、贴合中国老人倾向于家庭养老的基本国情。

2、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