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运用于老年人精神慰藉的思考—以杭州市J养老机构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8 14:50:50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老年人人际交往能力研究—以杭州市某养老机构为例

摘要: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促使很多老年人都选择了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可以为老人提供比居家养老更为完善的物质条件。所以提高老人在养老机构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能有一个舒适的晚年生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人际关系能够给老人带来精神上的自信和满足感,所以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在老人的晚年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个人特质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了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受到阻碍,从而导致老年人丧失信心,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最终影响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从早年人生经历,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出发,深入探索影响老年人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增强老年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快的融入机构生活,增强他们对机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满足他们的精神层面的需要,全方位提高他们在机构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 个案工作; 人际交往; 社会支持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社会支持的内涵和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进展

社会支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精神病领域学之中,精神病学家认为社会支持有助于人们应对各种生活变迁、危机事件和不利的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社会功能和健康状态。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如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但是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在各自的视角上对社会支持进行解释,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并为完全统一。

E.Hupcey(1998)将社会支持的定义归纳为5类,其一,Cobb (1976)年从社会支持的性质角度出发,提出社会支持是提供给个人的信息,它是导致某人相信自己被关心、被爱护、有自尊、有价值,或者导致某人相信自己是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的社交网络中的一员。其二,从支持接受者角度出发,Procidan和Heller(1983)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自己在支持、信息和反馈上的需要能得到满足的相信程度。其三,从互惠性的角度出发,Antonucci(1985)认为社会支持的基本作用是实际上的支持的给予、得到和交换。其四,Linetal(1979)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出发,他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可以从其他个体、团体或更大的社交团体中获得支持性的可能性。其五,从社会支持提供者的角度出发,Brownel(1984)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向其他个体提供支持的意图和行为的总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