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外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16 10:12:16


在杭外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在杭外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进行阐述,通过调查分析与文献综述的角度来了解在杭外籍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状况,剖析外籍流动人口群体的构成和特征,总结他们所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理论对如何改善这一群体社会融入情况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外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文献综述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必然随着外籍人口的不断涌入而逐步成为国际化城市。随着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高端就业机会 的增加,高端国际人才在外来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也会与日俱增,这也是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攀升的一种体现。

大量外国人来华后就会遇到诸如语言交流障碍、价值观冲突以及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等等,这就使他们容易陷入被隔离、被排斥的状态。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我国的基层涉外管理很难及时介入。他们不仅对当地的户籍人口造成排斥和挤压,而且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呈多样化增长的态势。为了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解决好外籍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是管理和服务外籍人口并促进城市的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国外文献综述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 国外对于族裔聚居区的研究, 已经从经济社会领域逐渐向外围拓展, 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切入视角。其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类, 即分别从城市空间布局和社会功能的视角展开对族裔聚集区的研究。例如, Hans(2021) 从“空间融合理论”和“文化偏好理论”入手, 对丹麦的少数民族搬入和搬出族裔聚居区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邻域效应”进行检验, 发现少数民族对居住地点的选择与自身的经济收入状况和就业情况相关, 而与文化偏好的关联较弱。Drever(2020)则通过族裔聚居区及其邻域的收入水平等数据, 检验族裔聚居区在经济、社会、文化上的空间隔离, 发现社会融合与空间整合之间并不呈正相关, 二者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Boardman(2021)认为, 社会融入是通过社会的帮助使那些资源缺乏、有需求、有困难不能顺利进行社会参与的群体恢复其获得公正分配的公民权。Boardman(2021)认为, 社会融入是通过社会的帮助使那些资源缺乏、有需求、有困难不能顺利进行社会参与的群体恢复其获得公正分配的公民权。Rachel Meton(2018)认为, 社会融入是能够参与并且能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社会、心理和政治领域作出贡献, 要实现这一点要有个人的能力并参与到工作中或成为其他社会角色。也有学者认为, 社会融入是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渗透、相互适应, 并最终形成一种彼此认可的文化胜过的过程。关于国际迁移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同化理论认为迁移的后果是同一个体在两个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中努力调适, 被认为是不稳定的“边缘人”, “边缘人”的同化是两个冲突文化的相遇与融合, 伴随明显的文明化过程。“同化”也被认为是多元子过程的总称, 其最重要的特质即是“行为同化”和“结构同化”; “空间同化”认为移民进入城市郊区的壁垒减少了, 这种定居模式符合空间同化理论。除了同化理论以外, 移民融合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区隔融合”理论, 其认为每一个族群、每一个世代融入当地社会过程是有差异的。

三、国内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