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培养文献综述

 2024-07-15 21:25:57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和发展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抗逆力作为individuals面对逆境、克服困难并实现良好适应的关键能力,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培养路径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

研究发现,家庭功能、学校教育、社会支持以及个人特质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留守儿童抗逆力的发展。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longitudinalstudies,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抗逆力发展特点,并探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培养路径;社会支持

一、相关概念界定

1.1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或境外打工,将未满18周岁的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抚养或独自居住生活的儿童群体(刘艳萍,沈德立,2022)。


1.2抗逆力抗逆力(resilience)最早源于生态学和工程学,指系统在经受外部压力和冲击后恢复平衡和正常功能的能力。

在心理学领域,抗逆力被定义为individuals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重大压力时,能够适应良好,并维持或恢复自身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的积极能力(Munoz,2017)。


1.3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是指留守儿童在面临父母外出、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支持不足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积极应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克服困难并实现良好发展的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