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16:02:51

“微时代”下“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微时代”悄然而至,对于“微时代”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信的软件,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微信的崛起,使得教育学者开始探索其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来传递知识,进行师生互动是我们现在高校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对检索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关于“红色微信”在高校中的应用的论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了目前“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作用、挑战和经验,对接下来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载体;微信公众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红色微信”

  1. 文献综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的媒体环境正在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以微博、微信为主的“微时代”,这种以简约、迅速为特点的微产品将全世界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大学生作为这种产品的广泛使用者,研究微信在高校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红色微信”作为一种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的思想的工具,在现实的实践中展现出了它的优势,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在研究之前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有利于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有便于寻找空白并进行补充。

  1. 国内研究综述
  2.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网络作为区别于其他传统载体的新型载体已经成为了众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张青青认为,网络载体的运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运用空间,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延展到了虚拟的网络环境,基本全面覆盖了教育对象的生存生活空间范围。胡子祥、余姣认为在信息膨胀、数据爆炸的今天,大数据将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载体,它不但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等信息,而且也将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重要形式。

总体来说,围绕网络为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以“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主题词在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的相关学术期刊有30篇,硕士论文有10多篇。

大量的学术论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特征、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如邓红彬在《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中论述了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她认为主要的优势有“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进一步拓展育人空间”、“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隐匿性有助于构筑师生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平等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此外,除了新媒体载体的优势,学者也对此分析了局限性。梁海娜、李俊奎在《“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再思考》中分析到,大数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着局限性,其一,大数据承载、传递的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的信息有着本质区别;其二,大数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不能自然的认为大数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三,大数据的主要功能或者说优势在于数据的动态分析,而不是数据的静态保存。所以,他们认为大数据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和转型有着划时代的方法论意义,但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使用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和现实困境,需要谨慎对之。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已经明确认识到了网络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会有新的发展机遇,相关的主体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基础。

整体来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络能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问题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网络作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新载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其优势,同样也有其劣势,因此,在研究中不仅需要对优势进行研究,对其劣势也同样需要。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也在生活中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研究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限于之前环境背景下的研究,而应该在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展下继续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